程之的一生,仿佛一部缓慢展开的老电影。他在银幕上,演绎了无数恶人,角色刻画入木三分。而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谦和优雅的老人,温文尔雅,深藏不露。他是《西游记》中的金池长老,是《红日》中投降的国民党参谋长,也是我一生中记忆深刻的冷酷警察局长。虽说他一生多演配角,但这些角色都让人难以忘怀。
1995年元宵节那天,程之正在舞台上表演,吃了一碗汤圆,正准备换衣服,忽然间摔倒在地。不到二十分钟,生命就戛然而止。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毫无预兆。这个消息让许多人难以置信:“那不就是刚刚出现在电视上的‘金池长老’吗?”他走得突然,走得彻底。但令所有人感到更为惋惜的是,程之一生中,从未听儿子叫过一声“爸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终于等来了这声迟来的呼唤。
一、从书香门第到舞台人生
程之出生于1926年,湖北武汉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祖父是晚清的学者,父亲则是京剧票友,擅长唱戏。搬到上海后,家里变成了一个小型剧院,表姐堂兄经常聚在一起排戏唱戏。程之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拉京胡、唱花脸,十岁时便能在电台演出。照理说,按这个轨迹,他本该成为京剧名角。可是,程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18岁那年,他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然而没有读多久,他偷偷报考了剧艺实验剧团。考上后,他果断退学,令家里人大吃一惊。父亲愤怒地批评他:“你不念书,至少能唱戏,怎么跑去做话剧?”程之却轻松地回应:“前几年一切都很顺利,我想试试摔跟头的感觉。”这次“摔跟头”,注定了他一生的舞台生涯。
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后台,刚入行的程之连正经角色都排不上,只能演些小配角。偏偏他有着出色的记忆力,别人随口一说的话,他能迅速记住。某次主角🎭️临时生病,他被临时顶上,演得淋漓尽致。很快,他凭借几个“坏人”的角色,在电影圈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反派的专业户。
二、温柔的爱情与深深的隐忍
事业如日中天时,程之的爱情也悄然来临。1952年,他在片场遇到了同样在上影厂工作的郭葆璟,一个温婉大方的女子。两人彼此投缘,几乎是一见钟情。婚后,他们的生活平凡而幸福。程之拍戏,郭葆璟照顾家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后来又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家庭温馨且和谐。
然而,1963年,程之的母亲提出了一个决定:“把小儿子过继给你二哥吧,他年纪大了,膝下无子。”这一决定震动了程之的内心。虽然妻子郭葆璟泪水涟涟地拒绝,但程之还是选择妥协。最终,15天大的程前被送往二哥家,成为了二哥的儿子,程之则成为了“叔叔”。
程前长大后,得知真相,他的情绪崩溃,久久不能接受,始终未曾改口。程之心中无比痛苦,却始终未曾提起。每当他看到儿子,他的眼眶总是湿润。那份深沉的父爱,始终未能在言语间流露。
三、为角色献身的程之,留给世界的遗憾
即便年过五十,程之依然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一年四五部戏,他毫不厌倦。1984年,他自导自演的《名优之死》,让专业戏曲演员🎭️都为之折服。1986年,他接演了《西游记》中的金池长老。虽然只有60岁,他却要扮演一个270岁的老和尚。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每天提前五小时化妆,甚至带着妆睡觉。长时间的化妆让他的脸部皮肤严重溃烂,但他从未抱怨过半句。
程之始终坚信,作为一名演员🎭️,戏比命重要,不能因为身体问题而拖后腿。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1995年元宵节那晚,他在政协礼堂演出,身体并无异常。吃过汤圆后,程之正准备回到后台,突然倒地。送医途中,医生宣告他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连他自己也没来得及做好任何准备。
四、终于听到的一声“爸爸”
程之临终时,程前赶到医院。他看到病床上的父亲已经神志模糊,嘴唇张合,却说不出话来。眼看着父亲即将离世,程前终于忍不住喊出那句压抑了多年的话:“爸爸。”
程之微微转头,眼角流下泪水。那是程之一生中第一次听到儿子叫他“爸爸”,也是最后一次。
程前后来回忆说,那个瞬间,他的心如刀割。虽然一直无法原谅父亲的决定,但那一刻,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无言深情。
五、程前的平静晚年
程之去世后,程前的生活并没有停下脚步。曾是央视的当红主持人,程前因家庭变故和债务压力离开了央视,转型成为演员🎭️、制片人和导演,跌跌撞撞地走过了艰难的岁月。直到五十岁,他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和稳定的生活。近几年,他开设了直播节目《程前启后》,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中。
尽管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温文尔雅的气质却始终未变。对于父亲程之,程前始终没有怨恨:“我从未怪过他,只是那声‘爸爸’来得太迟。”他终于释怀,感激父亲曾给予的那份爱,虽然那份爱来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