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疑让那些被姜文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吸引的影迷重拾了对他的期待。他们坚信,姜文超凡的诠释能力和富有隐喻的创作手法将再次在银幕上掀起惊涛骇浪。
同时,这个消息也让外界对姜文是否已经“江郎才尽”的质疑声音暂时停息了下来。姜文是一位曾与『张艺谋』一起被时代周刊评为“中国最杰出的两位导演”的大咖,自2018年执导完邪不压正之后,长达6年没有新的作品问世,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疑他是否已经走到了导演生涯的尽头。
值得一提的是,从现在透露的信息来看,由姜文导演并主演的新片施剑翘传将以女性♀️为主角🎭️,这是姜文导演生涯中的首次尝试。
而由黄海波、周韵主演的英雄出少年则一改姜文过往的风格,讲述了一个音乐少年的故事两部新作品的主题都与姜文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令人期待他将在新片中带来怎样的惊喜。
不论如何,“鬼才导演”姜文在时隔六年后终于再度出镜,能否凭借新作展现出新的艺术思考和风格,还需要等待时间的考核。
那一年,年仅19岁的姜文有幸进入『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剧组,在那里他敢于直言,毫无畏惧地与导演理论开战,执着地捍卫自己对角色塑造的独特见解,他对电影的敏锐洞察力和惊人的把控能力在那一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在最初的时候只是剧组中的一个小演员。然而,当他与导演『张艺谋』在角色塑造上产生了分歧时,姜文毫不退让,理直气壮地与『张艺谋』进行了辩论,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互相的坚持中成功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创作。
剧组中充满了热烈的斗争精神,导演和演员的争执不休似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消遣。然而,『张艺谋』却从中洞察到姜文对艺术创作的极致追求和超凡的艺术气质,对其心生敬佩,不由自主地称赞道:“姜文定能成为中国最卓越的导演。
但红高粱的成功并未让年轻人忘乎所以,姜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局限和大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满和躁动。他已经无法满足于那些&34明明白白&34、通俗易懂的电影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热忱让他更加渴望突破。
因此,1995年,姜文以导演和主演的身份参与了他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对现实进行讽刺、对人性进行反思的黑色幽默剧本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上映后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时代周刊年度十佳的最高殊荣,一举为姜文奠定了&34鬼才导演&34的美誉。
从红高粱剧组的&34口水战&34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国际认可,姜文以其执着和才华的双重加持,书写了一个&34鬼才导演&34逐步成长的故事。
这份成长也为他未来的辉煌生涯铺平了道路。
当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外界对&34鬼才导演&34姜文的期望值倍增,但是他随后的作品却陷入了低迷时期,一度令人质疑他是否还有原来的嗅觉。
幸运的是,姜文并未就此放弃他的导演梦想。整整七年的历练之后,他终于在2007年呈现了他的类型片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被他自己称为“中国第一部隐喻电影”,但上映后的反响却并不热烈,甚至连他的亲生母亲都一头雾水,直接向他询问“到底在表达什么”。
舆论风向一边倒,纷纷声称姜文导演的才华已“江郎才尽”。然而,就在十年后的今天,太阳照常升起这个电影却夺得了很多影评人和观众的追捧,被夸赞是“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杰作。
因为这部作品过于高深隐晦,被大众认为是姜文独树一帜风格的开端,这种艺术手法正是让他最终赢得了&34鬼才导演&34的称号,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用&34隐喻&34拍电影的人。
2010年的让子弹飞虽然取得了7亿票房的商业大卖,但是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一些观众认为它只是一部单纯的喜剧,另一些观众则热衷于讨论其丰富的内涵和隐喻。
在2013年,姜文用一步之遥这部作品,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其&34自我&34创作手法的认知。这部影片筹备长达四年,还邀请了葛优在内的众多影坛重量级巨星加盟,但上映后,却只获得了30多万人次&34捱骂&34式的6.6分差评。
姜文作品的独特风格决定了口碑从高峰跌入谷底,再从谷底攀升至上峰的大起大落。他曾坦言,如果&34每个人都能轻易解读作品,那就完全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34。
这种对&34所谓的明白&34的蔑视与否定,恰恰是姜文&34鬼才&34气质的根源所在。
姜文作为与『张艺谋』齐名的&34中国最杰出的导演&34之一,他在创作手法上却出奇出新、独树一帜。他不仅不迎合观众期待,也不跟随大众潮流,这样的&34自我&34倾向就足以说明他对于所谓&34明路&34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以太阳照常升起为例,这部作品上映初期,大众普遍认为它“令人费解”、“莫名其妙”。这是因为姜文导演总是热衷于将影片充满隐喻,留下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然而,正是这种富有深度和解读空间的话题性艺术,才是姜文导演一直追求的目标。
对姜文而言,拍一部让观众“一目了然”的电影过于轻松和无聊,反之,那些需要观众经过多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逐渐理解的作品,才真正体现出艺术家的独具匠心和创作眼光。
在整个导演生涯中,姜文都秉持着对&34明白&34的矜持,以及对&34不明确&34的偏执。他坦承,如果&34每个人都对作品有同样的解读,那就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意义&34。
姜文的电影作品中,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人性的黑色幽默式反思,到让子弹飞商业成功背后的寓意,再到一步之遥的口碑不佳却被后世发现的深奥内涵,他的作品的迷离性已成为其独特导演风格的标志。
姜文独特的&34不按牌理出牌&34的作风,使得他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姜文的电影就像是一个棋局的最后一招,令人难以判断胜负;但对于姜文自己而言,作品的&34不明&34恰恰是他追求艺术极致的根源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姜文被誉为“鬼才导演”,是足够合理的。作为一位敢于“不明”,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独具匠心的艺术家,他又怎能被纳入“常识”的群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