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版】
"今天不躲镜头,我想被看见。"
涂口红的女儿手一抖,镜头里53岁的她眯眼笑出两道月牙——和40年前踮脚够铁门的小英子弧度一模一样。『抖音』签名栏里藏着证据:一张泛黄剧照,羊角辫翘得能捅破天,底下小字标着"前演员·现『制片人』·两个娃的妈"。
弹幕突然噤声。
像被胡同口的知了叼走了所有喧闹。
三小时前她还在片场拍桌子:"改结局?先把原著嚼碎了咽下去!" 监视器蓝光映着倔强的下颌线,和十岁那年如出一辙——导演要三滴泪,她偏哭出条黄河。现在倒被女儿抹的玫红色口红破了功,上海话混着笑漏出来:"伐好意思,又做梦了。"
这梦是有颜色的。
1982年灰蒙蒙的胶片里,她甩着辫子说"我们看海去",观众以为听的是诗,多年后才懂那是告别的摩斯密码。后来《上海一家人》播完,弄堂阿姨还在追问"毛毛最后嫁了谁",殊不知镜头外的姑娘早飞过太平洋,用法律学位当盾牌:"总得看懂合同才不被坑嘛。"
如今她策划的文化纪录片开篇,京韵吆喝撞上玻璃幕墙。有观众贴出泛白的1.2元旧票根,她回个流泪表情:"当年片酬刚够买十张。" 年轻人刷到"你是来拉屎的吧"的鬼畜剪辑,笑着笑着突然卡壳——那个糯米团子脸的小女孩,什么时候变成了字幕里"沈制片"?
"幕后赚更多啦!"她晃着咖啡杯狡辩,却在下个镜头切换间隙轻声说:"要是再遇着《城南旧事》那样的本子..." 话尾散在空气里,监视器正播着女儿偷拍的侧影:阳光穿过她指间,在分镜脚本上投下海浪形状的光斑。
原来大海从未退潮。
它从铁门外流进合同条款,渗入剪辑台,最后停在53岁女人突然迎向镜头的瞬间——羊角辫落成锁骨发,但眼底的亮光,仍是当年浸透胶片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