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专柜的卷帘门半垂着,金属片在空调冷风里轻轻晃动。柜台玻璃映着当季手袋柔和的珠光,可低头一看,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散乱的鞋印和几缕扯断的头发丝儿,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昨晚那场荒唐戏——就在这光鲜亮丽的地方,店员和顾客上演了一场“全武行”。
时间拉回2025年7月18日晚上,合肥万象城的香奈儿专柜,一下子成了全网围观的中心。36岁的顾客王女士拿起手机想拍新品,38岁的导购罗女士立刻上前制止。一句“店里不能拍照”的提醒,就像根火柴,“嗤啦”一下点着了火药桶——顾客刚回了几句嘴,这位导购竟然直接一巴掌把人家手机打飞了!
好家伙,电光火石之间,两个人扭打成一团,互相揪着头发倒在地上,好好的柜台秒变“格斗擂台”。
场面彻底崩了!只见一个短发导购凶得不行,把穿黄裙子的顾客死死按在地上,顺手抄起高跟鞋就往人身上踹;
旁边两个穿黑衣服的同事更绝,不拉架不说,反倒一人一边死死按住顾客的胳膊,活生生搞成了“三打一”的围殴!
最让人揪心的是,顾客带着的小女儿就在现场,眼睁睁看着妈妈被打,吓得哇哇大哭,可愣是没人管这孩子。
店员们甚至哗啦一下拉下店铺卷帘门,把哭喊的孩子硬生生关在外面,门里头,那场离谱的“格斗”还在继续。
后来警察来了,两边算是“和解”了。可这场闹剧撕开的口子,比那卷帘门上的褶子可深多了,也难看多了。
这事儿,算是把奢侈品行业最讽刺的那面镜子给摔碎了——有些人在金光闪闪的柜台后面站久了,真就晕了头,错把品牌的光环当成自己头顶的王冠了。翻翻顾客的评价,老早就在吐槽:“穿得普通点进去,那白眼能给你翻到后脑勺去”、“要个试用装?那感觉跟讨饭没两样”。网友的点评更是扎心又形象:“这些导购啊,说白了就是绑大闸蟹的那根草绳,沾了点贵气,就真以为自己身价也跟着涨了!”
当“服务顾客”的本分,彻底跑偏成了“势利眼大赛”,根子其实出在奢侈品自己在中国有点找不着北了。一边呢,是欧美总部定下的“铁规矩”——比如不让拍照,本意是防山寨,结果执行起来硬邦邦,被理解成了“看不起人”;另一边呢,是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期待——花了这么多钱,总得有点“特殊待遇”吧?夹在中间的中产消费者,对服务态度那叫一个敏感,导购一个眼神不对,人家可能转身就走,再不回头。品牌辛辛苦苦、花大价钱多年打造的优雅人设,往往就在某个导购翻起的一个白眼、甩出的一句冷话里,“啪嗒”一声碎了一地。
卷帘门重新升起来了,香奈儿的柜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精致模样。射灯下的手袋依旧光彩夺目,可这光芒,却再也照不亮那个被按在地上殴打的女子惊恐的脸庞,也驱不散门外那个哭哑了嗓子的孩子心里的恐惧。这场闹剧,表面看是和解收场,实际上呢?没有赢家——顾客带着一身伤和满心阴影离开,动手的导购工作怕是悬了,至于香奈儿这个牌子?形象碎得拼都拼不起来。
奢侈品卖的是什么?本该是编织一个关于优雅和梦想的童话。可如今呢?拳脚相加之下,硬生生演成了一出荒诞剧。当店员把“禁止拍摄”的店规,变成了摔顾客手机、甚至动手打人的理由,再昂贵、再高级的香水,也盖不住服务彻底变质的馊味儿。
说到底,奢侈品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锁在玻璃展柜里的那些包包香水。它的魂儿,在人与人之间那份最基本的尊重里。试想一下,当顾客走进门店像踩进雷区一样提心吊胆,当光鲜的柜台随时可能变成拳脚相向的搏击台,再高贵、再有历史的品牌金字招牌,也总有被顾客亲手拉下神坛、摔得粉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