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一段时间后,贾玲终于于8月2日重返上海,作为某运动奢侈品牌的品牌大使出席线下活动。一亮相,她立刻引起了在场观众的热烈讨论。
那天,贾玲身穿一套紫色运动短裤,搭配简洁的T恤和外套,整体造型充满运动感,活力四射。特别是她扎起的高马尾,给人一种清新而充满朝气的印象。令人惊讶的是,贾玲没有像外界担心的那样因减重出现“反弹”现象,她的身材依旧保持得相当出色,线条紧致、曲线优美,毫无违和感。她的状态完全打破了大众对于减重后容易反弹的偏见。
早在6月29日,贾玲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一组自己打网球的照片。照片中的她,身穿短裙,动作灵活流畅,展现出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轻盈感和活力,手臂线条清晰可见。更引人注目的是,她还和游泳运动员汪顺进行互动,轻松调侃道:“好玩没打够,再来一局!”两人打得如同专业选手,动作精准而有力,令人惊叹不已。那一刻,很难将她与昔日的“胖胖喜剧人”形象相提并论。
尽管43岁的贾玲如今看起来状态不凡,但不可忽视的是,自从她开始减重并投身电影圈后,她的娱乐圈地位却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网友指出,贾玲已经连续三年没有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且在许多热门综艺节目中也逐渐消失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曾经的喜剧女王变得“低调”了呢?
回顾贾玲的职业生涯,早期她凭借独特的喜剧天赋和亲民的形象,成为了观众心中的最受欢迎女明星之一。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年的努力与不断突破自我。她的喜剧风格以其自然、接地气和富有感染力著称,不仅让她在综艺节目中备受青睐,还使她在影视和小品舞台上大放异彩。
贾玲的喜剧才华并非从天而降,早在相声领域,她便有了扎实的根基。她在2001年高考时选择报考了戏剧表演专业,但由于一场误会,她最终被录取到喜剧表演专业。命运的这一巧合,成就了她日后在喜剧界的辉煌。2005年,贾玲拜冯巩为师,正式步入相声圈,并成为少数几位女相声演员之一。尽管初期知名度不高,但她始终保持着对技艺的专注,并于2010年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标志着她事业的重大转折。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贾玲连续两年登上春晚,凭借出色的表演赢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但她并未因此止步,而是意识到相声的发展路径局限,于是大胆转型,投身小品表演。她毫不保留地将偶像包袱抛在一旁,勇敢地尝试“扮丑”和“夸张动作”,这使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同行的尊重。贾玲胖乎乎的形象反倒成了她的独特标签,而她那一对标志性的酒窝更是使她在喜剧演员中极具辨识度。
与此同时,贾玲还凭借自己出色的综艺感,成为了综艺节目的常驻嘉宾。她机智、幽默,总能精准接梗,现场气氛从不冷场。她的幽默不仅让观众发笑,更给予人一种轻松、自然的陪伴感,许多人因此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然而,尽管贾玲在喜剧领域稳稳站住了脚跟,她并没有停留在小品和综艺的舒适圈。她选择了挑战更具艺术性和创作性的电影行业,甚至亲自执导影片。这一决定标志着她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飞跃,也让她的形象和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一举打破了人们对于“喜剧演员当导演”的固有偏见,取得了超过50亿的票房成绩,奠定了她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电影的成功不仅为贾玲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也为她打开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在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后,贾玲开始筹备她的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
为了更好地投入角色,她决定从公众视野中暂时消失,进行极限减重,成功减掉了100斤。这一自我改造不仅仅是体重的改变,更是一场身心的蜕变。当她带着新作和全新的形象回归时,虽然收获了不少掌声,但也迎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一些网友认为,她的减重成果引起了过多关注,甚至质疑她“变丑了”或者“不再好笑”。也有观点认为,她因身材变化失去了曾经的喜剧魅力,导致她错失了春晚和热门综艺的机会。
面对这些声音,贾玲并未做过多回应,她依然专注于自己的电影创作。不可否认,转型后的贾玲在娱乐圈的曝光度有所下降,尤其是在失去了标志性的“胖胖形象”和春晚的常驻出镜后,她与曾经的喜剧身份似乎渐行渐远。有些观众因此产生了“贾玲不红了”、“贾玲不搞笑了”的错觉,甚至认为她的娱乐圈地位出现了尴尬的局面。
然而,事实是,贾玲的这些变化恰恰反映了她在职业规划上的主动选择。她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搞笑输出”,而是将重心转向了电影这一更加具有艺术深度的创作领域。在电影这个更具表现力的平台上,贾玲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舞台。对她来说,娱乐圈的“低调”不过是她走向更具挑战、更深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贾玲来说,真正属于她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