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网友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一事持续引发热议。8月1日,广西边检总站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通报称,已成立工作组调查此事。
不少网友报料称,涉事女司机疑似防城港市公安局一领导。但记者致电防城港市公安局核实情况时,工作人员表示网络传言不属实。
警方的辟谣未能平息公众质疑。因为这个辟谣只说网传消息不实,却没有说明真相是什么。真相不明,传言就会愈演愈烈。面对众说纷纭的网传消息,官方回应只说“不实”,却不说清楚到底是哪里不实,不实到什么程度。简简单单的一句不实,无法平息质疑,反而让公众产生“刻意隐瞒”的联想,进一步损害公信力。
事件发酵至今,公众的关注点早已超越乡道上的会车纠纷本身,而是直指四大核心矛盾:奔驰女车主究竟是什么人?她手里拿的是哪个部门的什么证?为何能成为威胁他人让路的工具?女车主同行男子为何能报出涉事网友的家庭住址和姓氏?这种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是否涉及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民警连夜上门要求涉事网友删帖的执法依据何在?是否存在护短和包庇?涉事网友的家庭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压力,导致其父亲反复要求他删除相关网络信息?
这些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事件的逻辑链断裂。因此,官方如果要辟谣,每个环节都必须说清楚、讲明白,否则就起不到澄清事实、抚慰人心、重建信任的作用。
涉事网友称,7月31日下午,他在多方投诉无果后将吐槽视频发上网,视频播放量达到400多万。当天晚上10点左右,奔驰车女司机和男子以及派出所两名民警等一行5人找到他的老家,要求他删除视频。这种雷厉风行与百姓求助无门形成鲜明对比,更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路是大家的,不是哪个人私有的;证是用来表明身份、履职尽责的,不是用来耍横斗狠、横行霸道的。在法治社会,没有任何人能凭借一张证件获得超越法律的特权,也没有任何权力可以随意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当“亮证”成为胁迫他人的筹码,当删帖比维权更受重视,权力的错位与失衡,比事件本身更值得警惕。
期待有关部门以彻底的调查和透明的回应,让真相浮出水面,让公平得以彰显,将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一条一条说清楚。真相晒在太阳底下,谣言自会烟消云散。否则,遮遮掩掩下去,凉的不只是网友的心,更是公众对执法公正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