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7月以来平均气温达30.5℃,较常年异常偏高3.2℃,为64年来同期最热。豫东、豫南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尤为突出,周口市气象台和商丘市气象台分别于7月25日和7月29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河南大部地区高温闷热天气将持续至8月5日,6日至7日将迎来一次对流性降水过程,全省需高度防范高温及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带来的多重风险。1日至2日,河南北中部和西部最高气温已超37℃;3日至5日全省大部高温范围扩大、强度升级,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7℃,其中北中部、西南部部分县市将冲击40℃以上。7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3.2℃,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豫东、豫南等地旱情持续。
6日至7日,全省大部将迎来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黄河以南局部地区恐遭遇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后,9日北部局部有中到大雨,14日前后中西部、北部还有小到中阵雨。气象部门特别提醒,需警惕局部地区因短时强降水引发城市内涝、道路积水、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旱涝形势的急速转换。预计整个8月,全省降水呈“北多南少”格局,南部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
7月份以来,河南省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旱情快速发展。尤其是驻马店、周口等地持续干旱,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河南省旱情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周口、南阳、漯河等地,特别是驻马店旱情较为严重,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了16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39.8万亩。从气象监测情况看,已经有41%的站点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驻马店、周口和漯河局部站点达特旱。在这样的气象干旱情况下,秋作物受旱面积没有那么大,主要原因是浇灌面积大。从7月初干旱发生以来,全省已经累计浇灌10056万亩次,许多地块已经浇灌2~3遍,一些地块浇了4~5遍,有效遏制了旱情的蔓延,保持了秋作物生产大局稳定。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旱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极端温度高,7月以来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8℃,局部超过40℃。二是过程雨量小,7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同期少五成以上。三是持续时间长,周口、驻马店、漯河、商丘等地部分站点35℃以上高温连续日数达到15~31天,突破历史极值。四是水位下降快,由于春夏连旱,抗旱浇灌贯穿春季、夏播和7月,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针对当前旱情,农业农村、财政紧急会商研判,安排下达2000万元抗旱资金,现金预拨中央5000万元抗旱资金和1亿元“一喷多促”资金,支持重点地区抗旱保秋。周口市、驻马店市分别安排下拨抗旱资金2000万元、900万元,支持应急打井、机井维修、调水引水、设备购置。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用好115万眼机井,持续做好机井检修,便于群众浇灌。水利部门组织水库开闸放水,累计调水9.49亿立方米。省农业农村厅自7月中旬开始,启动干旱灾情一周两次报告制度,派出18个秋粮工作指导组和9个抗旱督导组分赴分包地市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秋作物墒情、长势和灌溉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抗旱所需问题。
为严防旱涝急转造成大面积农田内涝,农业农村部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启动了农村沟渠连通集中整治,全省共投入资金51.12亿元,完成沟渠连通整治11.76万公里,基本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农田“有沟渠、能连通”。农业农村部门正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储备一批应急排涝机械。在预警机制方面,与气象部门建立了定期会商研判机制,一旦出现强降雨天气,将提前与气象部门进行会商,根据土壤墒情、雨量大小,适时发布农田渍涝风险预警,提醒各地做好防范应对。
未来三天,全省晴天间多云,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明天,北部晴天转多云,有阵雨、雷阵雨,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5日,西部、北中部多云间晴天,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明天到5日,沿黄及以南最高气温37℃以上,中西部、西南部部分县市可达40℃。6日,全省多云间阴天,有阵雨、雷阵雨,黄淮之间部分县市有中到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南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37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