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梅园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进入汛期以来,渗漏问题频频出现。不少居民发现家中出现了多处漏点,这些漏点多与施工有关。还有居民发现墙体被打穿,甚至一个阳台就被打穿了8个洞。居民呼吁,汛期施工应做好预案,改造过程更应小心谨慎,避免造成各种意外。
7月几场大雨后,家住梅园小区的武女士发现自家两间卧室顶部出现了数道裂纹,并多次漏水。她家位于顶层loft户型,有两个露台。为了配合改造,她家的棚架于7月初被拆除。然而,拆除没多久,几场连续的大雨过后,露台下方的卧室开始漏水。原来是露台上一扇窗户的边缘在拆除棚架后没有完全恢复,砖瓦裸露,有不少缝隙,雨水可能由此渗到了楼下。武女士多方反映后,工人师傅对露台窗户周围进行了修补,并且在露台上添设了遮雨篷布。但后来旧改施工方又对露台的地面进行了部分刨除,并做了防水处理。没想到就在做防水处理的当晚,一场大雨让她家里又出现新的漏水点,小阳台顶部的一大片墙皮掉落了下来。露台上的积水有约20厘米深,原因是此前的施工造成排水口位置较高,雨水排放不畅。将积水清扫干净后,工人说小阳台的漏水可能是刨除露台部分地面的过程中,冲击波导致周围产生了裂缝,雨水便顺着裂缝渗了下来。
梅园小区总共有5栋楼、200多户居民,记者走访发现,顶层基本都有露台,在露台拆违或施工过程中,不少居民家都出现了漏水的情况。还有居民反映楼顶遮雨篷布苫盖不严也导致漏水。另一户居民反映,自家露台的棚架尚未进行拆除,但7月底下大雨时,露台下面的卧室吊灯周围突然出现一条长长的裂缝,伴随着墙皮脱落,眼看着雨水往下流,弄湿了床单、被褥。该居民赶紧关闭电源,拆掉灯罩,把床进行挪移,还拿出多个盆接漏水。大雨结束已有几日,但该户居民家的房顶还有水滴落,仍需要用盆接。他曾经爬上楼顶查看,发现施工人员在楼顶盖了成片的遮雨篷布,但篷布苫盖并不严,还堵住了楼顶水槽的排水口。“雨水因此流到露台上,由露台渗进了卧室房顶。”他说,最近多降雨,希望施工方能够加强巡查,积极采取措施。
多位居民反映,梅园小区的旧改施工方正在陆续向楼体外墙铺设保温层,然而不少居民家中的墙体被打穿,遍布孔洞,不仅有漏水风险,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此次铺设保温层的方法是把保温层的预制板固定在外墙上,并用钉子进行固定。小区居民张先生前几天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家阳台的墙体密密麻麻被凿了好几个洞,周围的墙皮脱落,部分碎石散落,其中一面墙上足足有8个洞。通过向施工方、监理方等多方反映,他才了解到,用来固定保温层的钉子较长,而墙体较薄,由此导致墙体被打穿。他还担心,如此粗糙施工是否会破坏楼体安全,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尽快研判并调整施工方案。
梅园小区建成时,楼里专门设置了垃圾道,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如今,垃圾道已经废弃,被此次旧改纳入了拆除范围。然而有居民反映,垃圾道拆除之后,墙体出现多个孔洞,家里开始渗漏。李女士在小区里有一套半地下的房子,卫生间靠近单元门附近的一面墙,墙外就是垃圾道的位置。前些天她回家时突然发现,卫生间墙壁出现了一个面积约巴掌大的洞,像是被凿开的,砖瓦溅了一地。李女士还在楼外发现了垃圾道拆除后遗留下来的一个大洞,这个大洞和自家卫生间墙体相邻。随后的几场大雨,该卫生间多处漏水,她认为是施工遗留的孔洞所致。但施工方说,卫生间墙上的大洞是前房主造成的,漏水也与施工没有太大关系。李女士说:“屋里屋外的两个孔洞明明是在施工之后才出现的,施工方难辞其咎。”由于没有厘清责任,李女士家的孔洞只能维持现状。为了避免透光及漏水,她只能用胶带和塑料袋暂时将孔洞堵上。她说:“破损墙体如果是承重墙,可能对整栋楼的安全造成威胁。希望施工方能够先行修缮,消除安全隐患。”
针对居民反映的种种问题,梅园小区旧改施工方表示,进入汛期后,确实有些居民反映渗漏的问题,目前正在重新做防水。由于每家情况不太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至于墙体被打穿的问题,工作人员解释称,墙体薄而钉子长,所以出现了打穿的情况,不过施工符合规范,也不影响楼体结构,后期会对受损墙体进行修缮。
老旧小区改造本是居民期盼的好事,如果因施工不慎导致渗漏,会大大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可能让群众对旧改这项民生工程产生疑虑。当前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在此期间的改造施工之所以出现漏水问题,除了今年降雨量大等客观因素,主要还是因为前期预案不足,未备足汛期防止漏雨的手段;中期施工粗糙,打穿墙体,遗留裂缝,未及时防水修补,出现漏水之后才开始补救;再加上与居民的沟通不畅,权责难以迅速厘清,有些漏点不得不维持现状,更加剧了居民对旧改各方的不信任感。汛期施工不容易,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更是一大考验,更需要增强责任感,健全快速处置机制,盯紧守牢项目重点部位、薄弱环节,根据天气变化和居民反馈,精益求精不断优化调整施工方案。能否成功通过“大雨”的考验,是旧改这一民生工程赢得民心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