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A股指数创十年新高” 市场玩法已变!A股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攀上3800点,市场却异常平静,没有往日的激情与喧嚣。和2014年3000点突破时的热烈氛围截然不同,这次的“牛市”到底哪里变了?是大家麻木了,还是行情真的换了玩法?
最近这波A股上涨,不少老股民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明明大盘创下新高,但账户上的数字却没怎么动弹,有人甚至还亏着。这次上涨与以往有所不同。过去说到牛市,大家都想着满仓干票大的,每天追涨杀跌很刺激。但现在,上证指数、沪深300这些宽基指数涨得不错,今年双创板块也有26%左右的涨幅,可身边能跑赢大盘的人却很少。资金流向发生了根本变化——汇金、险资等巨头直接加码宽基ETF,把2万亿资金堆进去了。他们玩的是“大象起舞”,散户还在琢磨小票,一不留神就被甩在后面。
量化交易规模越来越庞大,对市场影响力直线上升。今年4月那波中小盘暴跌,中证2000几乎血崩,不少股票刚从坑里爬出来,还没喘口气又被拍下去。量化策略助涨助跌,让市场更像过山车,追高容易踩雷。现在炒股票不仅考验眼光,还考验心理素质和对主力资金动向的把握能力。
赚钱效应明显减弱。以前哪怕行情一般,总有人能抓住热点赚快钱;如今90%的人参与不了权重拉升,只能眼巴巴看着双创龙头飞天,却无从下手。有些人抱怨自己“不会买不会卖”,其实问题出在整个生态变了:机构抱团取暖,小散只能喝汤。这种格局让所谓的大牛市成了一场“大佬盛宴”。
产业链延伸来看,今年AI芯片、港美科技权重也经历过类似剧本——短线爆发后一周内蒸发千亿美元💵市值,“韭菜收割机”名副其实。目前主导A股走势的是超级机构间轮动+外资快进快出模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全民狂欢型牛市。所以很多人感觉“不挣钱”“没有激情”,并不是个人水平问题,而是时代风格切换罢了。
对于未来走势,多数券商观点分歧较大。中信证券认为随着降息预期升温,下半年成交量或持续放大,大概率维持强势震荡;国泰君安则提醒结构性风险仍存,中小盘依旧承压;海通证券则偏乐观,看好核心资产进一步修复。从政策层面来看,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鼓励长期资金入场,但对散户友好度提升有限。目前沪深两所最新公告显示ETF成交额已连续三周突破2.5万亿元水准(2024-6-25数据),说明主力方向十分明确。
建议优先配置宽基ETF,如沪深300、中证500等,与主流资金同频共振,降低单只个股踩雷风险。控制仓位比例,将主动管理部分限制在30%以内,用剩余70%跟随机构布局核心资产。定期关注行业轮动节奏,比如8月表现突出的双创板块,可以通过定投方式分批介入优质赛道基金,把握阶段性机会而非盲目追高。
认知误区警示:“只要通胀或经济转暖,就该满仓资源类股票”。实际上,本轮反弹主要由金融地产及科技权重驱动,并非所有资源类公司都受益于宏观利好。“题材为王”的年代已经过去,当今更讲究业绩兑现与基本面支撑,否则容易成为短线博弈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