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回应被指“外卖垄断” 新规引发争议!西南大学发布通知称,山东烟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校生活平台成为北碚校区外卖综合服务商。该通知明确指出校外外卖将不能直接进入校园,必须通过校生活平台统一配送。这一决定立即在校园内引发广泛讨论。学生群体普遍反映校生活平台当前入驻商家数量有限,且平台审核标准存在疑问。部分学生通过查询发现,该平台现有入驻商家中超过60%没有实体店铺经营资质。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学生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产生顾虑。此外,由于平台配送范围覆盖整个校区,学生担心未来可能产生额外配送费用。
校生活平台工作人员对此作出回应,解释平台最初仅计划配送校内食堂外卖。由于原有校外外卖配送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外卖丢失、配送延迟等投诉率居高不下,学校出于管理需要才决定引入统一配送机制。具体操作流程为校外外卖先送至指定集中点,再由平台工作人员完成最后配送环节。平台强调现阶段不会向学生收取任何配送费用,所有运营成本由平台承担。关于商家入驻问题,平台表示校外餐馆接入完全免费,但因多数商家已与其他平台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导致短期内无法入驻校生活平台。
西南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学生反馈,并明确美团、饿了么等主流外卖平台仍可正常进入校园。校方解释当前处于试运营阶段,需要时间与商家进行服务磨合。学校膳食服务部门强调所有决策都以学生利益为优先考量,将确保外卖服务正常运转。调查发现,学校食堂目前通过校生活平台的外卖订单量日均约2000单,而校外平台订单量则维持在日均5000单左右。这种明显的数量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选择受限的担忧。
校生活平台承认收到大量学生投诉,并提出临时解决方案:允许该平台与其他外卖服务商共同承担校外配送任务。平台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正与三家第三方配送团队洽谈合作事宜。关于公司曾被行政处罚的问题,平台解释是因为网络营业执照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的程序性处罚,与服务质量无关。对于招标过程,平台坚称完全合规,有完整的竞标记录可供查询。数据显示,试运行一周以来,外卖丢失投诉量同比下降40%,但配送时效投诉量上升15%,反映出新系统仍需优化。
校生活平台提供的运营数据显示,目前日均完成配送订单约7000单,其中校内食堂占比28%,校外餐饮占比72%。平台投入配送人员50名,电动车30辆,设立集中配送点3处。学生反馈配送时间平均比之前延长12分钟,高峰期等待时间超过50分钟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宿舍距离集中配送点超过1公里,取餐不便成为新的投诉焦点。平台表示正在规划增设配送点和人员,预计两周内可将配送时效提升20%。
学校后勤部门指出,新规实施后校园内电动车通行量减少35%,交通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与此同时,食堂就餐人数增加22%,座位紧张问题开始显现。学生代表提出,希望保留自主选择外卖平台的权利。调研显示83%的学生更倾向使用美团、饿了么等成熟平台,主要因其商家选择多、配送网络完善。校方表示将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每两周收集一次学生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
这次外卖配送改革暴露出高校管理权与学生自主权之间的深层矛盾。学校基于安全和管理效率的考量推行统一配送,但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偏差。数据显示新规在减少交通事故方面成效显著,却以牺牲部分便利性为代价。平台声称免费服务,但商业机构必然追求盈利的实质不容忽视。招标过程虽然符合程序,但单一服务商模式本质上限制了市场竞争。学生作为直接消费者,其选择权被部分剥夺的事实值得深思。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高校管理决策中如何平衡效率、安全与学生权益的多重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