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新观察:专业变革与创新育人

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新观察:专业变革与创新育人

央广网合肥7月7日消息(记者徐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AI热”,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训机房内,陈文杰正和同学们调试智能小车的算法系统,备战七月中旬的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践行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规划,以该校为代表的一批本科高校,全力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校企协同重塑学科版图

“我主要负责硬件、材料和视觉设计方面的工作。使用摄像头识别贴在箱子上的图像,并通过识别算法判断箱子类别及其推动方向。”陈文杰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整个团队目前由三人组成,讯飞方面的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竞赛指导中提供了较多支持。”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实践操作(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陈文杰说,学校有来自讯飞的企业工程师担任教师,提供课程教学及项目指导,“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学校实验室24小时开放,鼓励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让学生毕业时已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成为企业眼中的“即战力”。

校长吴敏介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由科大讯飞举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育人生态建设,引入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员覆盖。为解决产业的人才需求,学校创新推出“小学期”制度,每年增设三周实践课程,学生四年需完成至少20个实战项目。

“上午学工业控制理论,下午就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实操,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提前掌握了岗位核心技能。”吴敏表示,2024年该校还与汇川技术共建订单班,采用“理论+实训+项目实战”的三阶培养体系,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学生在60天的集中培养中,需要完成从电路设计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项目实战。

此外,该校还与芜湖政府、科大讯飞、埃泰克汽车电子等行业龙头及领军企业共同建设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芜湖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目前,学校联合科大讯飞共同规划“讯飞学院”建设,积极打造校政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

瞄准产业需求定制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快速渗透,企业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细分化、场景化趋势。高校不再“闭门造车”,而是主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培养方案,确保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

“九成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在长三角地区发展,其中超六成的毕业生留在了安徽。就业领域以地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为主,其中从事技术及管理类岗位占比近70%。根据麦克思数据,毕业生毕业三年有超过50%获得晋升。”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德胜告诉记者。

学生们自己设计制作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学校还创新性的构建起了“三维联动”岗位开发体系,实施“五个一”访企工程,即每个专业对接一家企业,每个学科对接一个行业,每60个学生匹配1个实习基地,每年走访企业超过100家,每年走访开发岗位超过1000个。

据悉,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地方政府,政校企合作服务区域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产业,专业结构契合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企业,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的“三个精准”,与10多个地市签订合作协议,与567家用人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联合人才培养近3000人。

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着我国高等教育格局。近年来,安徽省全面践行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规划,有力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人工智能数学原理与算法》通修课研讨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安徽工程大学也在该校的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肥工业大学发布了首批四门人工智能AI课程,让全校各类专业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安徽省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正式发布,标志着安徽教育数字化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这种以“学科引领、产教融合、政府统筹”为特色的省级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模式为安徽首创,成为推动安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先驱力量。

记者了解到,全省共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44所本科高校设置523个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点,每年可培养约3.5万名相关人才。在此基础之上,安徽省积极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并在全省本科高校推广。截至今年5月,全省30余所高校选用,选修学生已超20万人,为全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供了可行的“安徽方案”。

【记者手记】

人工智能背后的教育温度

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训机房,键盘声此起彼伏,学生们聚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调试智能小车算法。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热忱,更是教育变革的真实脉动。

采访中,一位企业导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不是在教学生做题,而是在培养解决问题的工程师。"当看到学生团队参与开发的算法及项目被企业直接采用时,我才明白这种"真题真做"的模式,正是产教融合最生动的诠释。

更触动我的,是学生们谈论技术时眼里的光。他们不只是在学习人工智能,更在思考如何用它改变现实——从智慧农业到工业检测,代码正成为他们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我深刻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勇于创新的高校、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者和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人工智能时代产教融合的实践样本。

猜你喜欢

想让上课记笔记效率翻倍学习笔记录音助手帮你搞定

现在用工具,1小时录音10分钟就能出结构化文档,时间成本直接降70%以上。比如你记了"机器学习"的笔记,工具能自动关联你之前记的"深度学习"笔记,把相关概念串起来,帮你

想让上课记笔记效率翻倍学习笔记录音助手帮你搞定

父母鹣鲽情深70载,四个儿女却称5人,最疼爱蔡澜性格野马曾催婚

不少人以为蔡澜的背景和家族缘由全被他自己刻意忽略,但事实上,正是因为与六叔邵逸夫有着深厚的交情,外界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他18岁时留学日本的经历和与邵氏合作的日子。1995年,蔡文玄在90岁生日当天去世,蔡澜…

父母鹣鲽情深70载,四个儿女却称5人,最疼爱蔡澜性格野马曾催婚

折耳根还是太全面了!折耳根到底怎么吃啊

折耳根春卷、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炖排骨汤、折耳根酸奶……在我国西南地区,折耳根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本地人的饭桌上,在当地菜市场,你可以买到折耳根的全身。关于它的味道,网友有不同的描述,“脆脆的、香香的”“为什么一种陆地植物会有鱼腥

折耳根还是太全面了!折耳根到底怎么吃啊

郭德纲的“敌人”不是主流相声圈,而是他的衣食父母。

因为随着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迎来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正是这些曾经的相声观众纷纷进入了网络平台,有说的,有唱的,有演的,“只图一乐儿”大行其道。 可能有很多“钢丝”不愿意承认现实,不信可以看看鼎…

郭德纲的“敌人”不是主流相声圈,而是他的衣食父母。

当“摸鱼”遇上黑科技,华企盾DSC如何帮企业找回被偷走的时间?

华企盾DSC数据防泄密系统的“防摸鱼”之道,并非挥舞着监控的大棒制造紧张,而是利用数据洞察、行为分析和智能管控,为企业绘制一幅更清晰的工作效率地图。 当无效工时减少,团队效能提升,员工也能更从容地完成任务,…

当“摸鱼”遇上黑科技,华企盾DSC如何帮企业找回被偷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