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主题无人机灯光秀。 天幕无人机供图
以科技为笔,以文化为墨,用千架无人机点亮夜空,江苏天幕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幕无人机)打造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从火爆全网的“时空之门”到“苏超”赛场的惊艳亮相,他们不仅让科技与艺术碰撞出火花,更让无人机表演从“小众炫技”跃升为“潮流符号”。这群“天空造梦师”如何将冰冷的科技赋予文化的温度?未来又将飞向何方?跟随记者一探究竟。
看!“苏超”上天啦
6月13日晚,千架无人机在南京长江上空呈现了一场震撼的灯光秀。在20分钟的表演中,“苏超热梗”与创意画面交相辉映:小龙虾与盐水鸭同场竞技、徐州汉王刘邦将蹴鞠踢向镇江金山寺、连云港的齐天大圣驾着筋斗云飞向苏州园林……这场“天空版苏超”将赛事氛围推向高潮,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幕后打造这一视觉盛宴的是江苏天幕无人机。作为首家为“苏超”提供无人机表演的企业,天幕无人机用科技为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人机表演看似酷炫,实则充满挑战,更有很多未知性,天气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团队在表演前会详细分析不同高度的风速和风向,甚至付费购买专业气象数据。6月13日表演当天,虽然南京奥体、江心洲下雨,但江边表演现场却艳阳高照,CEO朱仁派笑称这是“意外的惊喜”。即便如此,团队依然按部就班地准备:抽样试飞、持续监测风况、提前数小时进入待命状态。朱仁派爱好钓鱼,他说:“天气决定渔获,也决定无人机表演的效果。两者相通,我们的专业就是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借力“苏超”火速“破圈”
在设计之初,天幕团队就明确了与贵州“村超”的差异化定位:“苏超”主打“城市”特色,探索体育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表演中融入了苏州园林、盐城丹顶鹤、扬州早茶等地域文化元素,还巧妙结合了“散装江苏”的互联网“热梗”,如“芜马滁”三兄弟、常州变成“丨州”等趣味设计。通过城市文化和爆火热梗的结合,画面更具创意性和传播性,也让观众在欢笑中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凭借“苏超”的成功“破圈”,越来越多的合作机会纷至沓来。业务版图从体育赛事迅速扩展到啤酒节、音乐节等商业活动。无人机表演的多场景适配能力正被不断挖掘,无论是体育赛事还是文旅活动,它都能成为吸睛亮点。
用科技之翼托起文化之梦
“同样的无人机表演,有的引爆全场,有的却反响平平,关键差别在于内容。”朱仁派一语道破核心。在他看来,无人机只是天空中的画笔,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背后的故事和创意。
面对行业“内卷”,团队选择“卷服务、卷创新”。朱仁派介绍说,团队从不做简单的图案复刻,而是深入参与内容设计,“我们的服务流程、标准和细节必须做到行业第一。”凭借5年的丰富经验,团队擅长将无人机特性与活动主题深度融合,“客户往往不了解无人机特性,如果只是按需求执行,永远只能提供1.0服务。”朱仁派强调,如果服务可替代性强,迟早会被淘汰,“此外,创新不是一劳永逸,必须持续迭代。我们未必是第一个有创意的,但一定是行动最快的。”
“苏超”的成功让朱仁派看到了文体融合的巨大潜力。无人机表演不仅是夜间秀,更是一种高效的传播工具,在场馆内,它能瞬间点燃观众情绪;在线上,其视觉冲击力为二次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未来,无人机表演将飞向何方?朱仁派的答案是:用科技之翼托起文化之梦,让每一次起飞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天空艺术。
实习生 潘沁
南京晨报/爱南京
记者 黄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