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释放积极信号,又开始对华出口高端芯片了,为什么说特朗普这是在玩套路呢?从中美贸易战开打至今,都有哪几个国家辜负了中国呢?接下来,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特朗普玩套路:次等芯片背后的战略算计
最近美国放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限制,允许英伟达公司向中国出口H20芯片,表面上看是释放善意,实际上却是特朗普政府精心设计的战略套路。这背后藏着两层算计。
首先,美国出口的H20芯片本质上是高端芯片中的“缩水版”。H20是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型号,其性能比美国自用的A100、H100等最先进芯片大幅降低。
例如,H20的算力只有H100的一半左右,且缺少部分关键功能模块。这种“次等芯片”策略让美国既能通过出口获得经济利益,又能保持对华半导体技术优势。
其次,美国试图通过次等芯片培养中国的技术依赖。美国商务部长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其意图是让中国对美技术“上瘾”。拜登政府时期的“小院高墙”政策虽然短期内遏制了中国科技发展,但也倒逼中国加速自主研发。
三个国家辜负中国:从技术封锁到政治投机
中美贸易战开打至今,有三个国家的行为严重辜负了中国的信任与合作诚意。
荷兰的ASML公司是全球唯一能生产极紫外(EUV)光刻机的企业,而光刻机是制造高端芯片的核心设备。2018年以来,在美国压力下,荷兰政府多次收紧对华光刻机出口限制。
2024年9月,荷兰进一步将部分深紫外(DUV)光刻机纳入管制范围,要求ASML出口前必须申请政府许可。尽管荷兰声称审批权已收回,但实际操作中仍受美国影响。
日本是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其生产的光刻胶、高纯度硅等材料对芯片制造至关重要。2025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对23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实施出口管制,要求对华出口必须单独申请许可。
这些限制涉及东京电子、尼康等日本大企业,直接影响中国半导体工厂的正常生产。更讽刺的是,中国是日本半导体设备最大出口市场,2022年日本对华出口额远超美国。日本的行为被专家批评为“典型的损人不利己”——既损害中国产业,也冲击本国企业利益,最终只会加速中国材料国产化进程。
韩国在半导体领域与中国存在深度合作,但在美国压力下屡屡动摇。例如,2024年美国要求韩国企业配合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三星、SK海力士虽未完全切断供应,但大幅减少了先进存储芯片的对华出货量。
此外,韩国在关键矿产领域与美国签署合作协议,试图绕过中国建立独立供应链。这种骑墙策略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红利,又不敢得罪美国,本质上是政治投机。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同比下降18%,正是其政策摇摆的直接后果。
中国的应对之道:以稀土为矛,以自主为盾
面对美国的套路和盟友的背叛,中国需采取“攻防兼备”的策略,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生产和加工能力,这是应对美国技术封锁的王牌。2023年,中国已对镓、锗等稀土相关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和半导体产业。
自主研发是破解技术封锁的根本之道。中国需加大对半导体全产业链的投入,从设计软件(如华为EDA工具)、制造设备(如中微公司刻蚀机)到核心材料(如上海新阳光刻胶)全面突破。
2024年,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元,12英寸硅片产能达到每月60万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下一步,应重点支持光刻机、EUV光源等“卡脖子”技术攻关,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集聚顶尖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例如清华大学与中芯国际合作研发的14纳米制程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
中国应积极拓展多元化合作,打破美国的技术包围圈。在中东,中国可通过稀土资源合作换取当地市场对国产芯片的支持。例如,沙特计划建设的AI数据中心已与中国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欧洲,应加强与德国、法国在新能源汽车芯片领域的合作,利用欧盟对美国芯片补贴政策的不满,推动建立中欧半导体联合实验室。此外,中国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向东南亚、非洲国家输出成熟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培育新兴市场。
面对美国的单边制裁,中国应充分利用国际法工具。2025年4月,中国依据《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对参与对华芯片限制的美企实施对等反制,冻结其在华部分资产。这一举措有力震慑了美方,迫使部分企业游说政府放宽限制。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对违反市场原则的外国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结语
中美战略竞争已进入深水区,美国的套路、盟友的背叛都无法阻挡中国崛起的步伐。正如美军将领在CSIS论坛上承认的,中国的稀土反制和科技自主已暴露出美国供应链的致命弱点。
只要中国保持战略定力,以稀土为矛、以自主为盾,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就一定能在这场博弈中赢得主动。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都将如同螳臂当车,被时代车轮碾碎。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