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品三线精神,悟工农传承”实践队深入攀枝花三线建设遗址,通过七天的沉浸式实践,完成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历史,用行动体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真谛。
以身体验:触摸奋斗脉搏
在万吨大爆破遗址,队员们肩挑竹篓重走矿山路,亲手搭建竹床、体验席棚生活。竹篓中沉甸甸的矿石、简陋的居住环境,让书本中“以天为被地为床”的奋斗史化作切肤感受。“肩膀的酸痛时刻提醒着先辈的付出。”队员在总结中写道。这场身体力行的实践,使“艰苦创业”不再抽象,成为融入血脉的精神烙印。
以心守护:传承历史温度
兰尖故事博物馆内,青年学子开展特殊“守护行动”。俯身擦拭展柜、整理历史实物,年轻的手掌抚过建设者曾使用的工具。“每件物品都在诉说奉献故事,拂去尘埃就是守护精神火炬。”实践队长表示。在躬身劳动中,“无私奉献”从口号升华为对历史的敬畏,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
以情相传:接续精神薪火
实践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
向上溯源:聆听老建设者讲述亲历岁月,从斑驳照片中感受“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赤诚;
向下扎根:在城市原点化身“青春讲解员”,用儿童语言讲述矿石标本背后的奋斗史诗;
横向联结:与他校学子在矿山遗址共举团旗,围绕新时代青年担当展开思 想碰撞。
当孩童踮脚触摸历史实物,当两校青年在崎岖山路共诵入团誓词,三线精神在代际接力与青春共鸣中焕发新生。
淬炼成长:从见证到践行
七天的实践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堂:
从初期踩点规划路线,到自主设计儿童历史课堂,实现从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蜕变;
从聆听讲解到守护展馆,体认到传承需从躬身守护每处历史印记做起; 从个体感悟到团队协作,在共挑矿石、同搭竹棚中深化“团结协作”的时代价值。
“青年们让钢铁记忆有了青春温度。”兰尖社区负责人评价。这场实践以最质朴的方式证明:三线精神从未远去,它正通过新一代的双手与心灵,在躬身实践中续写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