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在2028年,在3.6万公里的太空轨道上,建成全球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太空太阳能电站!
美国人在1968年就描绘过这个“蓝图”那时候他们刚要谋划登月,特别有干劲,觉得上天入地没什么办不到的。
他们可能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个异想天开的梦。但他们忘了,在咱们这片土地上,最不缺的就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狠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硬是把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给啃下来了。他们做了个微型太空电站模型,成功完成了从发电、转化到无线传输、再到地面接收的整个链路试验,
整个过程,能量损耗被压缩到了2%,隔壁日本也在搞这个,技术路线跟我们差不多,但他们的损耗是我们的五倍!
咱们不仅做到了,还做到了世界第一!有人抬杠说,太空环境那么恶劣,太阳能板能扛得住吗?效率能高吗?
“钙钛矿”做的电池,在太空没有遮挡的强光环境里,发电效率能一下涨到40%,比地面上的光伏板强多了,而且使用寿命还很长久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干到让所有人都闭嘴。
太空版“乐高”成本打到“骨折”技术问题解决了,更大的难题来了:这么个庞然大物,怎么弄到天上去?
我们的方案,简单、粗暴、又充满了想象力——机器人全自动组装!
以后可能会是这样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像快递员,把一个个标准化组件送上轨道,
接下来在预定轨道上,一群智能机器人,像玩乐高一样,咔嚓咔嚓,就把这些模块自动拼接成一个巨大的、圆柱形的发电站。
整个过程,地面指挥中心喝着茶就把活儿给干了。还有人会说,成本!成本太高了!火箭发射一次多贵啊!
我们的长征九号,未来是要搞可回收技术的!就像马斯克的猎鹰火箭一样上去,晃晃悠悠再自己飞回来。
实现量产化,太空电站发的电,送到你家的时候,电费铁定比现在低!到时候夏天开空调,想开就开,没什么压力!太空电站,它是真的能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同样一块太阳能板,在天上没有大气层的削弱,没有阴雨天和黑夜的干扰,24小时全年无休地晒太阳。它的发电量,是地面光伏电站的至少六倍!
一个成规模的太空电站,发电量能顶好几个三峡大坝!咱们的微波接收站,选址都在西北的戈壁沙漠里。那里地广人稀,寸草不生,正好用来接收从天而降的能量。再通过特高压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那个圆柱形的太空电站,就像一个巨型“充电宝”。未来技术共享了,哪个国家缺电,咱可以帮他在轨道上再拼上一节。
我们2026年,就要用长征九号把第一批模块送上天了。到2028年,当第一束来自太空的电流,点亮地球上第一盏灯泡时,那将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瞬间。人类将彻底告别能源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