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元器件表面处理领域,镀金工艺作为提升产品导电性、耐腐蚀性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化学镀金与电镀金两大类别。深圳市同远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凭借 10 年真空电镀研发经验,针对不同产品需求提供定制化镀金解决方案,其工艺精度与环保标准在通讯电子、精密仪器领域广受认可
一、工艺原理与重心参数控制
化学镀金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金离子沉积,无需外接电源,重心在于控制镀液成分与反应条件:
还原剂浓度需维持在 5-15g/L,确保金离子还原速率稳定,避免镀层疏松;
温度控制在 80-95℃,pH 值保持 8-10,此区间可减少副反应,提升镀层均匀性;
针对复杂结构件(如异形连接器),通过搅拌速率(30-50r/min)优化,使深孔、盲孔部位镀层厚度偏差≤3%。
电镀金依赖电解作用实现金层沉积,参数控制直接影响镀层性能:
电流密度根据基材调整,常规电子元件控制在 0.5-2A/dm²,精密件采用脉冲电流(频率 50-100Hz)减少真孔;
镀液温度 40-60℃,pH 值 3.5-4.5,搭配进口 AE 电源实现电流波动≤±0.1A,保障镀层致密度;
对于高硬度需求场景(如耐磨触点),通过添加钴、镍合金元素,使镀层硬度达到 800-2000HV(符合公司 IPRG 专注技术标准)。
二、性能差异与适用场景
化学镀金与电镀金工艺特性及应用对比
两种工艺在镀层特性上的差异,决定了其适用领域的细分:
性能指标化学镀金电镀金
均匀性优异,适合复杂几何结构良好,需优化电流分布
结合力较强,依赖前处理活化极强,可通过弯折试验验证
厚度控制适合薄镀层(0.05-1μm)可实现厚镀层(1-10μm)
成本效率药水成本高,适合小批量精密件量产成本低,适合标准化产品
化学镀金广泛应用于通讯光纤模块的微型引脚、传感器的细微电极,其无电流盲区的特性可满足 0.1mm 以下精密结构的镀层需求;电镀金则在 PCB 金手指、连接器插针等标准化部件中占主导,尤其在需要频繁插拔的场景(如服务器接口),其高耐磨特性可承受 10000 次插拔测试无明显磨损。
三、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同远表面处理通过全流程管控确保镀金质量:
前处理:采用超声波清洗(功率 500W)配合专注活化液,去除基材氧化层,使镀层结合力提升 40%,通过胶带剥离试验无脱落;
杂质控制:参照电解除杂标准,定期对镀液进行 ICP-MS 检测,确保金属杂质≤5ppm,避免镀层发黑、真孔等缺陷;
环保合规:化学镀金采用无氰配方,电镀金液循环利用率达 90%,均符合 RoHS、EN1811 环保指令,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
检测标准:每批次产品通过 X 射线测厚仪、盐雾试验箱(96 小时中性盐雾无腐蚀)、显微硬度计三重检测,合格率稳定在 99.5% 以上。
四、工艺选择与技术升级
针对客户对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需求,公司提供工艺选型指导:高频通讯元件优先推荐化学镀金以保证信号传输稳定性;大功率器件则采用电镀金增强散热与耐磨性。依托 5000㎡生产基地的进口设备与 ERP 管理系统,两种工艺均可实现 72 小时快速交付,加急订单 48 小时响应。
未来,同远表面处理将持续优化镀金工艺,通过纳米复合镀层技术进一步提升镀层硬度与导电率,为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高可靠性发展提供重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