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1 工具钢:高耐磨冷作模具的核心材料
一、材料特性概述
1.2601 是一种德国标准的高碳高铬莱氏体钢,专为高耐磨、高抗压、微变形的严苛工况设计。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 耐磨性:碳含量达 1.55%–1.75%,结合铬(11%–12%)、钼(0.5%–0.7%)和钒(0.1%–0.5%)等元素,形成高硬度碳化物,耐磨性能比普通低合金工具钢提升 3–4 倍。
- 强韧性平衡:通过降低碳和铬含量并添加钼、钒,优化了碳化物分布,显著提高冲击韧性,避免传统高碳钢的脆性问题。
- 热稳定性:受热软化温度达 520°C,高温下仍能保持高硬度和尺寸稳定性。
- 淬透性:大截面工件(如厚度 >100mm)淬火后硬度均匀,内外性能一致。
二、化学成分设计
1.2601 的成分精准调控以实现性能均衡:
元素含量范围(%)核心作用碳 (C)1.55–1.75形成碳化物,奠定高硬度基础铬 (Cr)11.0–12.0提升耐磨性、耐蚀性和淬透性钼 (Mo)0.50–0.70细化晶粒,增强高温强度和韧性钒 (V)0.10–0.50抑制晶粒长大,提升耐磨性钨 (W)0.40–0.60提高回火稳定性和红硬性注:磷、硫杂质严格控制在 ≤0.03%,保障材料纯净度。
三、核心力学与物理性能
- 硬度:
- 退火态硬度 ≤225 HBW,便于机械加工;
- 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 60–63 HRC(低温回火)。
- 强度:
- 抗拉强度 ≥757 MPa,屈服强度 ≥747 MPa,可承受高冲击载荷。
- 物理参数:
- 密度:7.8 g/cm³;
- 热膨胀系数(20–100°C):12.5 × 10⁻⁶ K⁻¹;
- 热导率(100°C):16.3 W/m·K。
四、热处理工艺规范
热处理是发挥 1.2601 性能的关键:
- 退火
- 温度:800–830°C,随炉冷却;
- 目标:硬度 ≤255 HBW,为后续加工和淬火做准备。
- 淬火
- 温度:980–1010°C(油冷或空冷),或 1050°C(高耐磨需求);
- 冷却介质:油冷(中小件)或空冷(大截面件)。
- 回火
- 低温回火(180–250°C):硬度 60–63 HRC,适合高耐磨模具;
- 中温回火(525–575°C):硬度 58–61 HRC,平衡韧性与耐磨性,需两次回火消除残余应力。
五、典型应用领域
1.2601 专为解决大型、复杂、高负荷冷作模具的失效问题而生:
- 冲压模具:硅钢片冲模、不锈钢冲裁模,抵抗薄板剪切磨损;
- 剪切工具:冷切剪刀、切边模,保持刃口长期锋利;
- 成型模具:深拉伸模、滚边模,承受高压且避免表面划伤;
- 螺纹加工:搓丝板、滚丝轮,应对金属塑性变形的高压摩擦;
- 精密冲孔:冲孔凹模、精密冲头,保障孔径尺寸稳定性。
六、加工与使用要点
- 机加工建议:
- 退火态进行车削、铣削等加工,推荐低速大进给,避免表面硬化。
- 焊接性能:
- 焊接需预热至 300°C 并控制层间温度,焊后需退火以消除应力。
- 失效预防:
- 避免直接淬火,需阶梯升温(600°C 预热);
- 大型模具建议分级淬火,减少变形开裂风险。
总结
1.2601 工具钢凭借其高耐磨、高韧性、微变形的综合性能,成为重型冷作模具不可替代的材料。从成分设计到热处理工艺,均围绕解决高负荷工况下的磨损、崩刃、变形等核心问题展开。其在冲裁、拉伸、剪切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印证了其在工业制造中的核心价值——以材料革新推动模具寿命与精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