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14(Tumor necrosis factor ligand superfamily member 14,TNFSF14),也被称为LIGHT/CD258/HVEM-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以膜结合的形式结合到膜表面,是一个单通道Ⅱ型跨膜蛋白,主要表达在脾脏,大脑。TNFSF14功能异常时,会出现类风湿关节炎,胃癌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
TNFSF14的表达分布
TNFSF14主要在脾脏中表达,在大脑中也有发现。在外周淋巴组织以及心脏、胎盘、肝脏、肺脏、阑尾和肾脏中低水平表达,而在胎儿组织、内分泌腺或非造血肿瘤细胞系中未检测到表达。
(数据来源 uniprot)
TNFSF14的功能
TNFSF14可以作为与TNFRSF3/LTBR结合的细胞因子。也可以作为与诱饵受体TNFRSF6B的结合可调节其作用。作为TNFRSF14/HVEM的配体,在与TNFRSF14/HVEM结合后,向T细胞传递共刺激信号,从而导致T细胞增殖和IFNG的产生。
TNFSF14的结构
TNFSF14是由TNFSF14基因编码的长度为240 AA,分子量约26.3 kDa的单通道Ⅱ型跨膜蛋白。其结构包含胞内区,跨膜区,胞外区三部分。
跨膜区与蛋白形式:跨膜结构域位于第38–58位AA,锚定于细胞膜,存在膜结合型(全长的跨膜蛋白)和可溶型(胞外区被蛋白酶切割后释放)两种亚型。
胞外功能域:包含典型的TNF同源结构域(THD),由约150个氨基酸构成,形成β-折叠三聚体,介导与受体的结合。
(数据来源:AlphaFold)
TNFSF14的信号通路
TNFSF14/LIGHT通过结合三种不同受体(HVEM、LTβR、DcR3)激活或抑制下游信号通路。
HVEM(TNFRSF14)介导的信号通路:
NF-κB通路:经典途径:招募TRAF2/5→激活IKK复合体→IκBα降解→释放NF-κB (p50/p65)核转位→促进T细胞、NK细胞活化和增殖→调控促炎症因子IL-6、IL-8的表达。
非经典途径:NIK激活→IKKα磷酸化→p100加工为p52→RelB/p52异二聚体入核→淋巴细胞发育相关基因表达。
MAPK通路:部分情况下,TNFSF14可通过TRAF2激活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亚家族(如JNK、p38)的磷酸化,进一步激活AP-1转录因子,从而调控细胞凋亡、增殖或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
LTβR(淋巴毒素β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TNFSF14与膜结合淋巴毒素(LTα1β2)竞争结合;LTβR,LTβR→TRAF3降解→NIK稳定→IKKα激活→p100→p52加工→RelB/p52入核。
(数据来源 Carl F Ware, et al. Annu Rev Immunol. 2005)
TNFSF14与疾病
LIGHT(TNFSF14)可促进心室和心房中巨噬细胞的迁移、浸润及M2型极化。经LIGHT刺激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一步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胶原蛋白合成,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心房颤动易感性增加。
(数据来源 Yirong Wu, et al. J Transl Med. 2023)
胃癌:TNFSF14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尤其在晚期(III/IV期)患者中显著升高,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和侵袭。
类风湿关节炎: TNFSF14低表达导致T细胞活化异常,促进炎症因子(如IFN-γ)释放,加剧关节破坏。上游调控因子miR-3074-5p通过靶向抑制TNFSF14表达参与RA发病。
炎症性肠病(IBD)与肠屏障损伤:TNFSF14通过HVEM-CD160通路维持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功能,其功能异常可破坏肠黏膜屏障,促进IBD发展。
TNFSF14的靶向治疗
为突破肿瘤微环境限制,可以选择细胞载体、病毒载体、蛋白载体/病毒载体,高效递送LIGHT,使肿瘤微环境发生“免疫重编程”,激活抗肿瘤免疫,诱导肿瘤内形成类淋巴结结构,招募、活化T细胞,强化局部免疫应答。
h G Skirin Co,ltd研发的一款靶向LIGHT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作为LIGHT的抑制剂,通过阻断LIGHT信号抑制过度炎症,适用于自身免疫病、代谢紊乱及LIGHT高表达型肿瘤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于2016年6月23日美国开始临床2期试验。
CBS-001是由Capella Bioscience Ltd研发的一款靶向LIGHT的单克隆抗体。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作为LIGHT的刺激剂,增强LIGHT介导的免疫激活,重塑肿瘤或感染微环境,用于治疗肺纤维化。于2022年4月14日美国开始临床1期试验。
GB24是由科兴生物制药研发的一款靶向VEGI和LIGHT的双特异性抗体。与Quisovalimab不同的是,它不仅是LIGHT抑制剂,同样也是VEGI抑制剂,因此增加了其协同调控血管生成与免疫微环境的能力,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炎。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
与TNFSF14相关的CAR-T疗法:改造后的Pbbz-LV CAR-T细胞可分泌LIGHT。LIGHT与肿瘤及基质细胞表面的LTβR结合,促使其分泌趋化因子(如CCL19、CCL21、CXCL9、CXCL10、CXCL11),进而招募免疫细胞形成三级淋巴结构(TLS),促进免疫浸润。同时,该CAR-T细胞表面的HVEM受体可结合自分泌或旁分泌的LIGHT,增强其抗肿瘤活性与杀伤效能。
(数据来源 Na Zhang, et al. Mol Ther. 2023)
(数据来源智慧芽)
我们收集整理一批TNFSF14相关抗体序列信息,文档可回复“ TNFSF1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