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基础化工-基础化工深度研究:个人制造时代启幕,3D打印耗材逐浪
报告共计:31页
基础化工深度研究总结:个人制造时代下3D打印耗材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供应链扰动及逆全球化背景下,叠加中国3D打印设备头部企业的技术突破,具备准工业级精度、消费级价格的桌面3D打印设备快速兴起。未来随着打印技术升级、社区用户生成内容(UGC)扩大及AI技术应用降低模型设计壁垒,个人制造有望构建庞大新消费业态,相关材料也将迎来变革性机遇。
消费级3D打印的发展受设备、社区、AI三重驱动。中国头部设备企业技术突破推动设备普及,截至2025年5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与出口量分别增长40%、24%。社区化运营生态优化用户体验,AI技术降低建模门槛,行业成长潜力较大。
材料环节在产业风口下蓄势待发。材料挤出(FDM)与光固化(SLA)成为消费级设备主流。FDM设备中,PEI打印板提升打印质量带动PEI需求;FDM耗材形成以PLA/PETG为主流,ABS/TPU/PA等为补充的分层体系,对标家电市场有望达百万吨级需求。光固化路线则催生对光敏树脂、光引发剂等材料的需求。
FDM耗材中,PLA因环保、低打印温度等优势成为首选,2024年我国3D打印领域PLA需求约4万吨,未来增长空间广阔;ABS和PETG各有优势,分别适用于高强度场景和兼顾易用性与力学性能的场景。同时,材料改性与品类拓展丰富了应用场景,碳纤维等增强材料提升了材料性能。
光固化技术方面,光敏树脂是核心耗材,由光敏低聚物、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组成。光引发剂对固化速度起决定性作用,2023年我国光引发剂需求量达3.5万吨,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
整体来看,消费级3D打印的兴起正带动耗材领域蓬勃发展,PLA、PETG、TPU、尼龙、PPS等品类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将持续受益。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