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内蒙古)
为进一步深化院区合作,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智囊团”作用,自治区科技厅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团队,于7月26日至27日开展“科学与中国”内蒙古行系列活动。
左右更多图片
此次系列活动涵盖科技大讲堂、科普报告、学术报告及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共计6场。来自中国科学院的6位院士围绕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带来丰富多样的精彩内容、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的“科普盛宴”,既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前沿科技交流平台,也为青少年打开了探索地球奥秘的科学之窗。
梅宏院士(左)、王福生院士(右)在科技大讲堂活动上作讲座
在科技领域,生物技术与前沿科技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此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王福生在自治区科技厅“科技大讲堂”上,分别以“数字化转型与范式变迁”“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现状与展望” 为主题展开深入讲解。梅宏院士解析了数字化转型背后的技术逻辑与产业变革方向,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王福生院士系统梳理了细胞治疗在重大疾病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前景,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指明了研究方向。
康乐院士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以“蝗虫群聚信息素的发现、生物合成与应用”为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从发现“召集令”到“4VA”的合成路径再到“4VA”阻断抑制剂的团队研发,为蝗灾“绿色防控”提供了全新技术方案。“康乐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系统解析了蝗虫群聚信息素研究的重大突破与广阔前景。”参加学术报告会的科技人员收获满满。
张培震院士在内蒙古科技馆作科普报告
针对中小学儿童的科普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培震在内蒙古科技馆带来了以“地球演化与地震灾害” 为主题的科普报告。报告中,张培震院士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述了地球的演化历程,解析了地震发生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通过这场科普报告,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地球和地震的科学知识,更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防灾意识。
通过“科学与中国”内蒙古行系列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搭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促进科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高质量科普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人事处 自治区科技战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