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事件多发 我国多维筑牢气候适应保障防线(极端天气现象发生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多发 我国多维筑牢气候适应保障防线(极端天气现象发生事件)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台风路径愈发诡谲……气候危机的时钟滴答作响。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打出一套涵盖监测预警、工程防御、生态缓冲、金融赋能和国际协作的韧性重构组合拳,从政策支持到技术赋能,从全民意识到国际协作,多维筑牢气候适应保障防线,以中国智慧赋能全球气候治理。

生态环境部近期组织编制《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去年我国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预计今年中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将呈多发强发态势,适应气候变化形势更为严峻。

电网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能力提升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24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总体而言,我国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能力不断强化,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逐步深入,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升,气候变化风险排查和应急防范水平持续增强,重大水利工程持续高质量发展,林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稳步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农业应变减灾能力与生态系统韧性不断巩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逐步深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升,敏感二三产业的气候韧性水平持续增强。

应对气候危机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强韧。《报告》指出,电网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提升。国家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为电网应对极端天气提供顶层设计。2024年,全国供电系统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减少1.12小时/户,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24%。加强电力行业灾前风险预警和灾后恢复,累计完成95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恢复因灾停电用户超2900万户。

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5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2.09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4.1万亿元。鼓励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下,结合项目特点探索创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设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等。出台《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企业温室气体信息披露指引第1部分:通则》,规范企业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鼓励企业披露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目标和措施。

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

《报告》指出,在水资源领域,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持续改善江河湖泊生态环境、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继续聚焦联网、补网、强链推动国家水网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逐步提升。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攀升,自全面通水以来,截至2025年1月累计调水771.6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超1.85亿人口。

在陆地生态系统领域,加强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修复工作。2024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45万公顷,完成种草改良面积332万公顷。有力推进“十四五”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500万公顷。

在海洋与海岸带领域,推进海洋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十四五”以来,8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有序实施,累计支出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96.3亿元,已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约400公里、滨海湿地超3.1万公顷。

我国持续开展海洋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赵顺平表示:“通过在管辖海域内科学合理地布局监测点位,组织辐射环境监测专业机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持续开展常态化监测工作,可以较好地掌握海洋辐射环境动态变化。”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强化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措施,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未见异常,海洋辐射环境质量有保障。

“通过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可以及时发现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的异常变化,有效防范放射性污染风险,切实维护我国管辖海域辐射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海洋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杨端节表示。

适应气候变化保障机制建设不断增强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风险,我国通过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科技赋能、全民动员与国际协作,加速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适应气候变化保障机制,旨在为能源等关键行业提升气候韧性提供坚实支撑。

《报告》指出,财政金融支撑不断完善。适应气候变化财政支持不断增强。支出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5.1亿元,用于支持地方防汛抢险、抗旱减灾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积极支持“三北”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实施。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基础科研,加快技术研发推广。加强气候变化战略研究,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与新技术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融合应用。自主研发“琅琊”海洋大模型,实现对全球海洋状态变量的中短期高精度预报,对极端天气、海洋灾害等复杂海洋现象的预报能力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持续增加面向农业、水利、能源、健康、生态等行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开发区域和行业气候变化经济适应性评估工具。

深化国际合作。启动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旗舰项目,与巴基斯坦签署并顺利实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旗舰项目;积极推进国际早期预警业务支撑平台建设,在埃塞俄比亚、南非等非洲国家落地实施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渠道下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下一步,我国将围绕“主动适应、科学适应、系统适应、协同适应”原则,坚持以防范气候风险、强化适应行动、提升适应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加强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稳妥推进重大战略区域和重点脆弱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有序完善财政、金融、科技支撑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大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持续扩大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交流,为提升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贡献中国方案。

特别声明:[极端天气事件多发 我国多维筑牢气候适应保障防线(极端天气现象发生事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人形机器人"入职"工厂!3小时搬运800箱零失误,效率仍待提升(人形机器人十大龙头)

但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如何让人形机器人自主规划行走路线、如何在高温等极端环境下实现连续作业,这些都是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厂打工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主要思路是通过强化技术攻关、开放应用场景、补强企业生态,加速人形机器…

人形机器人"入职"工厂!3小时搬运800箱零失误,效率仍待提升(人形机器人十大龙头)

甘比刘秀桦与朋友相聚,与林宝贤开心合照,钩针搭配获赞(甘比刘秀儿)

有网友注意到,甘比身上穿着的衣服就是她之前晒出的服装搭配。 当然,也有网友注意到,甘比耳朵上佩戴着的荔枝耳环似乎也是用钩针勾勒出来的。不得不说,甘比的手艺真的很不错,有网友还因此给她封了个“钩织狂魔”的别称…

甘比刘秀桦与朋友相聚,与林宝贤开心合照,钩针搭配获赞(甘比刘秀儿)

再看95版神雕,若选最美女星,我宁放弃“小龙女”投“郭襄”一票(95版神雕演员个个经典)

结果,当年那个让我觉得“仙气飘飘”的小龙女,依然很美,但我的目光,却被另一个角色牢牢地吸引住了。小龙女的美,有点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绝美画像,你明知道她很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人间的烟火气。 郭襄的美,和小龙女是完…

再看95版神雕,若选最美女星,我宁放弃“小龙女”投“郭襄”一票(95版神雕演员个个经典)

44岁谢娜成人生赢家!话剧首演,张杰现身连看4天,发文深情告白(谢娜四十岁)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06年,他就与谢娜在舞林大会因一次对话。 2007年快男总决赛上,张杰的感谢名单只提了一个名字:谢娜。而就在2025年出道20周年这年,张杰完成了一次跨度最大的身份转型。 张杰…

44岁谢娜成人生赢家!话剧首演,张杰现身连看4天,发文深情告白(谢娜四十岁)

从女星到清洁工:郑艳丽的跌宕人生,揭娱乐产业女性创业者的困境(从女明星到亿万富姐)

相比之下,郑艳丽未能转型的原因,除了市场对她的标签化,还在于她缺乏长期的规划和资源支持。作为创业者,我们需要从她的经历中吸取教训,通过公平的商业模式、多元化的个人品牌、可持续的资源网络和行业支持,打破性别偏见…

从女星到清洁工:郑艳丽的跌宕人生,揭娱乐产业女性创业者的困境(从女明星到亿万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