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不再只是“四个轮子加沙发”,而是能感知情绪、主动学习的“智慧生命体”,这样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的吉利展台,答案正以具象化的技术与产品,给出清晰的注脚。
从2025年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算起,吉利的AI布局已悄然走过四年。这四年里,它用“一网三体系”构建起智能科技生态网,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与卫星星链等新基建,为智能化打下坚实底座。2025年1月,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的发布,更让吉利成为全球唯一完成AI智能化领域全方位布局的车企——从研发到生产,从动力底盘到智能座舱,AI已深度渗透汽车全链路。
支撑这一布局的,是“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力。算力层面,吉利联合阶跃星辰、千里科技等生态伙伴,打造了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星睿智算中心2.0”,23.5 EFLOPS的综合算力稳居中国车企第一;算法上,自研的“星睿AI大模型体系”与阶跃多模态大模型深度融合,覆盖语言、多模态、数字孪生三大基础模型;数据端,10T token数据与40B汽车垂类数据,配合合成数据平台,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充足“燃料”。
这些技术成果已全面落地。例如,吉利银河M9搭载的超拟人车载AI智能体,依托阶跃星辰的端到端AI语音大模型,能根据用户情绪调整语调和语气,主动提醒日程或推荐路线;极氪9X的AI数字底盘,凭借比肩百万级SUV的全地形通过能力,轻松应对泥坑、陡坡等复杂路况;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不仅以行业最大软硬件带宽实现全域无盲区感知,更在CVPR国际赛事中斩获世界冠军,技术已应用于极氪9X的L3级智驾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的“野心”远不止于“智能汽车”。在它的规划中,汽车正从交通工具向“有温度、有情感的智慧生命体”进化,未来更可能从车企转型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这种转变的底气,来自全域AI的普及——雷神AI电混2.0让发动机保养里程延长50%,AI智能架构支撑多能源兼容,AI座舱的流动记忆大模型实现“永久记忆、随需唤醒”,每一项技术都在推动汽车向具身智能迈进。
从WAIC 2025的展台望向未来,吉利的路径已清晰:以全域AI为核心,以全域安全为底线(40余款车型获全球五星安全认证,神盾金砖电池测试标准超新国标23项),用生态协同与技术迭代,加速汽车从“功能机”向“智能体”的跨越。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身边的每一辆吉利,都将成为连接用户与AI宇宙的“实体智慧节点”,重新定义出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