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检测:技术团队采用高空作业平台结合无人机航拍,对烟囱外壁进行 360° 全方位勘察,详细记录裂缝位置、大小、分布密度,涂层破损面积及程度,混凝土酥松区域范围,并通过回弹仪检测外壁混凝土强度,为方案设计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 方案制定:基于检测结果,针对性制定 “修复 + 防护 + 美化” 三位一体的维修翻新方案:对裂缝采用压力注浆技术填充密封,酥松剥落区域进行凿除、修补;外露钢筋进行除锈、阻锈处理后,重新浇筑高性能修复混凝土;整体外壁采用 “基层处理 + 防水涂层 + 防腐底漆 + 面漆” 的多层防护体系,面漆选用耐候性强、色泽统一的环保涂料,兼顾防护与美观。
- 安全预案:针对烟囱高度(80 米)及高空作业特性,制定专项安全保障方案,包括脚手架搭设规范(每 10 米设置一道安全平网)、作业人员 “双钩安全带” 防护要求、高空坠物防护区设置及恶劣天气(大风、雷雨)应急停工机制,确保施工全程零风险。
- 结构修复:裂缝处理:先沿裂缝走向开凿 “V” 型槽,清理干净后注入环氧树脂浆液,待固化后打磨平整,确保密封严实;混凝土修复:对酥松剥落区域彻底凿除至坚实基层,涂刷界面剂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修补,养护期间覆盖保湿膜,确保强度达标;钢筋防护:对暴露钢筋用钢丝轮除锈至露出金属本色,涂刷钢筋阻锈剂后,包裹防腐砂浆,恢复保护层厚度。
- 基层处理:修复完成后,对整个外壁进行喷砂除锈(除锈等级达 Sa2 级),清除残留浮灰、旧涂层及污渍,使基层达到 “无锈蚀、无油污、无松动附着物” 标准,为后续涂层施工奠定基础。
- 涂层施工:涂刷基层处理剂,增强涂层与基层的附着力;分层涂刷防水防腐底漆(干膜厚度≥80μm),确保均匀覆盖无漏涂;面漆选用浅灰色耐候性氟碳涂料,分两道喷涂(总干膜厚度≥120μm),每道涂层间隔 24 小时,确保色泽一致、表面光滑,且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
- 过程管控:施工期间实行 “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验收,重点核查裂缝修复密封性、混凝土强度、涂层厚度及附着力(采用划格法测试),确保工序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 结构验收:通过裂缝宽度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等方式,确认结构修复部位强度达标,无新的安全隐患。
- 涂层验收:检查涂层外观无流挂、气泡、针孔,色泽均匀一致;用涂层测厚仪检测各部位厚度,合格率达 100%;通过附着力测试,涂层与基层结合牢固,无剥离现象。
- 安全验收:核查高空作业安全记录、防护设施搭设验收单,确认施工过程无安全事故,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 功能测试:模拟暴雨天气进行防水性能测试,24 小时后检查内壁无渗水痕迹,防水效果达标。
此次宁津热源厂烟囱外壁维修翻新项目的竣工,实现了多重效益:
- 安全升级:彻底消除了裂缝、混凝土酥松等结构隐患,钢筋锈蚀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烟囱整体稳定性显著提升,为热源厂连续稳定供热提供了坚实的结构保障。
- 耐久性延长:多层防水防腐涂层体系大幅提升了外壁抗自然侵蚀能力,预计可延长烟囱外壁维护周期至 15 年以上,降低长期维修成本。
- 形象提升:翻新后的烟囱外壁色泽统一、整洁规范,与热源厂整体环境协调一致,既改善了厂区视觉效果,也展现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良好形象。
- 环保协同:采用的环保型涂料不含挥发性有害成分,符合最新环保标准,在保障结构安全的同时,践行了绿色施工理念。
项目验收后,宁津热源厂将建立烟囱外壁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涂层局部破损、新裂缝等早期问题。同时,结合热源厂设备整体运维计划,将烟囱外壁状态纳入智慧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远程监测外观变化,实现 “预防为主、精准维护” 的管理目标,确保这一关键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持续为宁津地区的供热保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