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目光还聚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美谈判时,特朗普却突然在大洋彼岸上演了一场出乎意料的“急转弯”,这一举动可谓让人震惊不已。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全面暂停所有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从此前严密封锁的芯片、人工智能领域,到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的关键部件——LEAP-1C航空发动机,所有的技术壁垒一夜之间都被撤销。这一波操作,实在是出乎所有人预料,显得太过于“反常”,简直不像特朗普的风格。
回顾过去,特朗普曾通过技术封锁打压中国发展,尤其是对高科技领域的封锁,几乎成了他的常用手段。动不动就拿这些技术对中国施压,试图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然而现在,他竟然主动收回这张牌,打开了出口大门,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深层动机?我们或许能从特朗普的急切心态中找出答案。
首先,急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巨大影响力。最近有报道称,中国已连续三个月没有从美国进口一滴原油,这对美国页岩油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国内的一些跨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贸易压力。波音、联邦快递等大公司,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前段时间都纷纷赶赴中国,几乎抱着中国的“大腿”请求恢复正常贸易关系。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大金主们已经按捺不住了,他们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特朗普的政治地位是否稳固。
不过,这些问题也只是表面上的“皮外伤”。真正让特朗普心急如焚、甘愿冒着被鹰派批评的风险去放松技术封锁的,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掌控。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从智能手机到隐形战机,稀土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中国几乎掌握了全球绝对的话语权,控制着全球近九成的稀土加工能力。而美国尽管也有稀土矿,但它的产业链还远远不完整,从开采到提纯再到加工,每一步都深深依赖中国。美国财长贝特森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对美国的稀土出口尚未恢复正常,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更是明确表示,只要中国恢复稀土供应,美国将取消贸易反制。
由此可见,特朗普在放宽技术出口限制的背后,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有目的的交易。他通过解禁技术,抛出诱饵,想以此换取中国稀土的“供货”。这场交易可以看作是特朗普希望用中国未来可能拥有的技术,去交换中国手中已经掌握的稀土资源,摆明了想借此扼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咽喉。这一策略,暗藏着深深的计算。
或许有人会问,特朗普不怕中国在拿到这些技术后,迅速发展,彻底超过美国吗?这正是特朗普政府更为隐蔽的“算盘”,也是我们必须警惕的地方。历史上,中国曾遭遇过类似的技术封锁与干预。比如在本世纪初,中国试图与以色列和俄罗斯合作,研发大型预警机,结果被美国强力干预,项目最终搁浅。美国认为通过封锁技术能将中国“卡住”,让中国无法在空中作战能力上有突破。然而,事实证明,中国在遭遇封锁后并未屈服,反而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突破,从空警-2000到空警-500,再到如今的空警-3000,强大的预警机家族正是美国封锁的“反击”。
如今,C919的发动机问题也是如此。美国曾通过禁令,禁止将LEAP-1C发动机卖给中国,试图让C919项目陷入困境。然而,中国早已做好了准备,国产的长江-1000A发动机研发进展超过预期,已经开始进行严格的环境测试。今年3月,航发专家表示,CJ-1000A发动机的表现远超预期,成功安装在运-20上进行各类严苛测试。这意味着,C919即将实现纯国产发动机的搭载。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突然恢复了对LEAP-1C发动机的出口。这背后,特朗普并非是出于“好心”,而是希望在中国的国产发动机即将成熟时,用这一“糖果”诱使中国放弃自主研发,继续依赖美国的技术供应。此举无疑是要通过暂时的技术“松绑”来拖延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进程,这种手段比单纯的技术封锁更加隐蔽且狡诈。
因此,对于特朗普递出的“橄榄枝”,我们当然要接,但必须保持高度警觉。技术松绑不过是他在压力下的一种谈判策略,绝非美国政策的长期转向。今天他为了稀土放松技术封锁,明天却可能因其他问题再次实施禁令。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正暴露了他在技术封锁上的焦虑和无奈。
对于中国而言,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稳住节奏。一方面,要抓住这个难得的窗口期,引进技术,加速国内技术的自主创新与迭代;另一方面,核心利益如稀土资源,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C919的国产化进程也绝不能因为短期的松绑而有所放缓。最终,这场大国博弈较量的,并非是哪个国家的拳头更硬,而是谁能在漫长的博弈中保持更强的战略定力与耐力。特朗普的“急”,我们看在眼里,但它改变不了中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