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实录】我和135柴油机,一起在工地上“扛活”的那些年
“我这辈子没出过国,也没坐过飞机,但我修过一台一台135,它给我挣了半辈子的饭碗。”
我叫刘建国,1963年生人,从19岁进工地开始,跟柴油机打了一辈子交道。
最熟的一台机器,叫135。
第一台135,是在推土机上见到的
那年我跟着师傅去山里修路,工地上拉来了两台国产履带式推土机,发动机舱里就是135柴油机。
说句实在话,那时候我们也不懂啥技术,车子能不能干活,全看柴油机给不给力。
“135”,就是那个时候我们认出来的“铁心脏”。
它嗓门大、油气味重、震得人耳朵嗡嗡响,但它只要启动起来,就像牛一样,啥都能推,哪都能爬。
那时候没有高压共轨,全靠“听”和“修”
135的构造说白了不复杂,维修全靠手艺。
我跟过一个老师傅,他能光听声音判断是哪缸喷油晚了,我到现在都还佩服。
我们修的最多是混凝土搅拌车和履带钻机,一台135柴油机,就是整套机械的“命门”。
坏了不行、熄火全停、抢修必争分夺秒。
我们把车轮垫起、机舱顶起、钻机拦下来,就为了修好135。
一把扳手一卷麻布,解决问题靠的是胆子和经验。
工地人信它,不是没有道理
135有几个优点:扛造:连着干三天不熄火、好修:零件能对号入座、通用:挪一台发动机,几个型号都能装、不挑环境:戈壁滩、高原、高温,啥地儿都能用!
当年我们拉着135的搅拌车进川藏线,翻过好几个山口,不是路好,是135给力。
你问我图它啥?
一句话:它不怕“活重”,也不怕“人野”。
后来,大家都说135该退场了
时代变了,新机器都讲“电控”、“共轨”、“智能管理”。
135听不懂这些话,也“看不上”电脑——它就老老实实一缸一喷、一锤一响。
但说句良心话,现在很多新设备,坏了连师傅都不敢碰,全靠售后电脑检测。
可135,只要你还留着动手的勇气,它就能跟你并肩作战。
我听说,有人还在坚持做135
有一年,我看新闻时刷到一家公司——上研动力,还在做135。
说是:改进了活塞材质,油耗降了;强化了连杆和气门机构,功率提了;甚至还适配了电站机组和船用设备。
我当时愣了下——老伙计竟然没退役,反而升级了。
我心里莫名有种高兴,那是一种“没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写在最后:工地是个讲实话的地方
工地上不讲排面,只讲“顶不顶用”。
135顶用了几十年,也见证了我从毛头小子到退休老汉。
我现在虽然不修机子了,但偶尔听到“哒哒哒”的135启动声,还是心里一震。
它不是最先进的,但它是最值得信任的。
**#135柴油机# #工程机械人的故事# #国产动力的记忆# #上研动力# #柴油机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