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空缺率36%?人才缺口破400万?白宫AI报告:留学生成“抢手王牌”!(什么叫岗位空缺)

岗位空缺率36%?人才缺口破400万?白宫AI报告:留学生成“抢手王牌”!(什么叫岗位空缺)

News

最近,关于“华人统治AI领域”讨论度很高:

Meta超智能实验室团队有50%来自中国;

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

马斯克xAI团队发布的Grok 4作战图,80%的面孔是华人学者。

……

图 | Grok 4作战图

很明显,在AI这个最前沿的领域,华人科学家拥有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尤其是中国教育背景的研究人员成为AI领域的绝对主力。

这一说法并不夸张。

美国白宫CEA发布的《2025 AI人才报告》中也坦承,中国在AI人才培养规模上已经遥遥领先,这种“量产优势”让中国成为全球AI人才的“蓄水池”。

但是,美国在高端人才领域保持着明显优势,顶尖AI博士研究人员数量比中国多90%,全球顶尖AI实验室、机器学习模型和基础模型大多数在美国开发和训练,这种 “质量壁垒” 正是很多同学选择赴美留学的核心原因。

此外,《2025 AI人才报告》全景式地扫描了美国AI人才的现状,其人才缺口已经突破400万,这份长达128页的文件里,藏着所有计划赴美留学的同学都该划重点的信息。今天就带大家拆解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看看在AI浪潮下,留学生们能抓住哪些新机遇?

AI 人才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

白宫这份报告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美国AI人才缺口已经大到“拉响红色警报”。目前全美AI相关岗位空缺率高达36%,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一才难求” 的局面。

CEA将AI相关的职业分为软件和硬件两大类。

软件领域包括AI算法和模型开发,涵盖数据管理、模型架构设计、算法优化、模型训练与微调等。这类岗位典型代表有机器学习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研究科学家。

硬件领域包括整个AI硬件供应链的高技能岗位,比如数据中心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半导体产业芯片设计、制造、封装(ATP)等环节的工程师。

当然,软件与硬件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

“软件领域:需求跑赢供给的 “抢人战”

下图显示了美国每年包含 “自然语言处理” 和“神经网络” 等技能要求的岗位招聘数量:

2015-2023年,需要人工智能技能的岗位招聘数量增加了257%,远远超过同期整体职位增长率(52%)。这表明,AI软件人才的市场需求已进入高速扩张阶段,但供给却难以跟上。

像OpenAI、Google DeepMind这些知名的AI研发机构,对机器学习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研究科学家等岗位的招聘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单个模型的训练成本可能超1亿美元,为了吸引顶尖AI人才,前沿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出的劳动力报酬约占总成本的29-49%。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AI的爆发让“跨学科AI人才” 成为香饽饽。同时掌握AI技术和垂直领域知识(比如医疗、金融、自动驾驶)的复合型人才,薪资溢价可达 25%-30%。这对本科是生物、金融等专业,计划研究生阶段跨读AI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个好信号。

“硬件领域:被低估的 “潜力股”

比起备受关注的AI软件领域,硬件方面的AI人才需求涉及多个行业,尤其是数据中心和半导体供应链。

早在2025年,美国数据中心交易的总投资规模达到 480 亿美元,但人才缺口严重,该行业人才需求将以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尤其是在云计算领域。

然而,数据中心的绝大多数工作对应聘者的学历有较高要求,但当前的教育体系和市场供给远远跟不上行业增长的节奏。

半导体供应链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同样需要高端人才,超过50%的从业者至少需要拥有学士或研究生学历,但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芯片工程师供给不足,导致芯片生产能力受限,进一步影响AI产业的发展。

国际学生:被点名的 “关键变量”

近十年,美国高校授予的AI相关学位的数量都在急剧增加。学士学位授予量增长超过一倍,尤其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占总增长的42%,硕士学位增长了71%,博士学位也增加了48% ,仍完全跟不上需求的脚步。

但报告中有一个关键信息,国际学生早已成为美国AI人才库的“主力军”,在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核心专业的研究生群体中,国际生占比超过58%。

“撑起半壁江山的真实数据

先来看硕士阶段,过去5年里,国际学生在美国获得了40%-60%的AI相关硕士学位,这意味着在美国高校每年培养的 AI 硕士人才中,近一半甚至更多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博士阶段的数据就更惊人,在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中,国际学生占比高达65%,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博士论文聚焦AI前沿领域。

更关键的是,这些国际毕业生中,有73%会在毕业后留美工作至少5年,成为硅谷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的核心力量。对比其他学科博士学位中,国际生通常仅占20%,AI领域对国际人才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留学生的 “隐形优势”

在国际学生这个群体里,中国留学生的表现格外亮眼。根据MacroPolo分析,足足有四成的AI研究人才来自中国大学。2022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 AI 领域杰出研究人员中的占比已达到38%,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毕业生的占比。

中国留学生凭借在国内打下的扎实数理基础,到美国后又能接触到前沿的科研资源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在AI领域的学术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

很多中国留学生参与到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AI项目中,从算法优化、模型改进到应用拓展,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图 | 由NeurIPS制作AI人才流动图

给留学生的实操建议

“瞄准高需求专业

AI领域的专业非常广泛,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提供的数据,将与AI相关的学位划分为四个相关性类别:与AI软件直接相关、与AI软件间接相关、与AI硬件直接相关、与AI硬件间接相关。

下图为示例:

数据显示,计算机科学(AI方向)、数据科学、电子工程(半导体方向)、计算生物学这四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都稳居前列。特别是计算生物学,作为AI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岗位增长率高达127%。这也提醒大家选择专业时,可以考虑 "AI 软件+交叉学科" ,这种复合背景的人才在就业市场极度稀缺!

如果你数学基础扎实,但编程经验较少,可以考虑先从数学、统计学专业入手,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补充编程知识,后期再转向AI相关的应用方向。

要是你对硬件感兴趣,电子工程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可以从事 AI 芯片设计、硬件系统开发等工作。

而对于已经有一定编程基础,且对 AI 算法和应用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直接选择计算机科学专业下的 AI 方向,能让你更专注地学习AI核心技术 。

“提前做好规划

计算机专业的申请热度和难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涨,甚至许多美国大学关闭“校内转CS”政策,只能“直申”,打破大家“曲线救国”的想法。

这就督促同学们最好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规划,提前摸清楚自己对CS哪个领域感兴趣,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还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等。

计算机专业需要强大数理计算能力,像一些高难度的数学课程必须有,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参加一些编程比赛、开源项目。

美国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就业环境、行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称得上有实力…

想申请计算机专业的小伙伴们面临的是一座更大的山,想要成功拿到offer,除了有过人的硬件成绩,课外活动、实习/科研项目等软实力也要能够在申请人中脱颖而出。

详情客家围meiguoliuxuezhongxin 我们结合你本专业,量身定制一份有AI时代竞争力的留学路径。

特别声明:[岗位空缺率36%?人才缺口破400万?白宫AI报告:留学生成“抢手王牌”!(什么叫岗位空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马斯克放话:3到6个月后 特斯拉车主将能边开车边打游戏(马斯克终于说实话)

来源:快科技快科技8月5日消息,今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X平台表示,很快司机就能在驾驶时玩视频游戏,这一疯狂的功能最快将在3至6个月内上线,前提是获得所在地监管机构的批准。 据悉,近日X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

马斯克放话:3到6个月后 特斯拉车主将能边开车边打游戏(马斯克终于说实话)

思想的力量第三季|重庆理工大学观察实践团随想④:解码璧山产业革新(思想的力量pdf)

弗迪电池车间内,电池样本和刀片电池“针刺实验”彻底刷新了观察实践团的安全认知,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守正创新”的生动诠释——以“绝对安全”为不可动摇的根基,通过结构颠覆与效能突破,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

思想的力量第三季|重庆理工大学观察实践团随想④:解码璧山产业革新(思想的力量pdf)

"Vibe Coding"正在创造全新AI经济生态

在Giggles,这一信念转化为以提示驱动的创意、游戏化反馈循环和社区主导互动为核心的产品。Giggles、Base44和崛起的"AI原生"浪潮可能正在写序言,但情节的转折在于这些创始人能否将氛围转化为真

"Vibe Coding"正在创造全新AI经济生态

高考低分录取引争议,吴京新片换角风波,背后真相如何(高考低分录取政策)

更令人震惊的是,吴京投入了5亿巨资,并邀请了李连杰、谢霆锋等大牌明星加盟的年度大片《镖人》,在昨晚被网友们发现:女主角那尔那茜的名字,竟然悄无声息地从演员名单中消失了! 想到那些河南、山东的考生,凌晨还在挑…

高考低分录取引争议,吴京新片换角风波,背后真相如何(高考低分录取政策)

新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挑战零下30摄氏度严寒(氢燃料电池最新进展)

记者5日从位于山西“晋创谷·朔州”的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生产的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成功下线。该发动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性能优异,可为重卡、矿山等领域提供强大的绿色动力支持。 “这…

新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挑战零下30摄氏度严寒(氢燃料电池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