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由 Anthropic 于 24 年 11 月提出,旨在为大语言模型和外部数据源、工具、服务提供统一的通信框架,标准化 AI 与真实世界的交互方式
MCP 的核心架构包括三环:
Host 主机:用户与 AI 互动的应用环境,如 Claude Desktop、Cursor;
Client 客户端:充当 LLM 和 MCP server 之间的桥梁,将用户查询指令、可用工具列表、工具调用结果发给 LLM,将 LLM 需要使用的工具通过 server 执行调用;
Server 服务器:轻量级服务节点,给予 AI 访问特定资源、调用工具能力的权限;目前已有数据库类(如 SQLite、supabase)、工具类(如飞书多维表格)、应用类(如高德地图)服务器。是 MCP 架构中最为关键的组件。
在开发中,我们可以接入以下几种 MCPServer
1. 实时搜索,baidu/google/github/ 微博等
2. 存储,mysql/redis 等
3. 工具,kubectl/yapi 等
用法一:我们接入百度搜索的 MCP
1. 搜索问题:在开发之余搜索一下 夜的命名术 是否完结。
2. 搜索知识点:在想知道 Go1.24 新特性时,通过 MCP 进行搜索,让 AI 进行总结。
3. 搜索用法:在想了解 Linux 的快捷命令时进行搜索。
以上这些场景,并非非 MCP 不可,非 AI IDE 不可,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至少节省了切换到浏览器,搜索,自己总结结论,返回继续 Coding 这些步骤。
用法二:client 里直接进行多 client 操作
1. Redis 自然语言查询:
2. MySQL 自然语言查询:
3. GCP 自然语言查询:
其他的 client(kubectl 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可以看到,当我们在我们的 IDE 内集成了各种各样的 client 后,开发效率能极大地提升。
当然,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 接入 mcpserver 并不需要我们研究,我们只要把 mcp server 的链接丢给 AI,它自己就能开始接入
2. 禁止在开发环境使用线上 client 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