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的四壁之外,11D242班的28位同学在威海的山海之间开启了一场为期14天的“地质探险”。在梁美艳和周超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课堂的知识通过脚步变得生动,地质的奥秘在实践中逐渐显现。没有传统教室的束缚,沙滩成为了讲台,海风则成了我们的铃声。
我们用地质锤敲出求知的节奏,用放大镜解锁地球的密码,把“求真务实”的劲头写满了威海的海岸与山野。在这次实习中,我们设计了多条探索路线,每一条都充满了知识的挑战与自然的馈赠。
路线一:基地-鸡鸣岛-朝阳码头-基地清晨,我们在成山头迎接海风的洗礼,观察基岩与砂质海岸的地质作用,细致描述玄武岩与风化壳的特征,辨别火山集块岩的样貌。突如其来的暴雨虽然给行程增加了考验,但也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认知,收获满满。
路线二:基地-奔腾码头-石家河大桥-基地从基地出发,我们在沿途观察变质岩,随后聚焦海蚀地貌,海蚀崖、波切台等景观接连映入眼帘。每一次实地观察,都让我们对生物与地貌特征的理解更加深入。
路线三:基地-烟台福山马山火山-基地在雨霁之后,我们走进马山火山的“档案馆”,观察火山岩,寻找橄榄岩包体与硅化木,练习地质素描,深入了解山东半岛的新生代火山岩,触摸地球亿年浪漫。
路线四:基地-占甲埠村-基地顶着烈日,我们在下卧龙峰采石场专注学习侵入岩知识,动手绘制岩脉穿插关系示意图。实地观察让我们更深入理解玲珑岩体与胶东金矿的形成机制。
路线五:基地-黄沟-郭永怀纪念馆-基地这一条路线既有岩石的“硬核”知识,也有精神的“柔软”触动。我们在黄沟村听讲解,观察花岗岩,随后前往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获得了地质与精神的双重收获。
路线六:基地-棉花山-乳山口-基地在乳山口,我们观察莱阳盆地的洪积砾岩,感受着远古洪水的汹涌,辉绿岩岩墙则标记着岩浆活动的痕迹,每一层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路线七:基地-刘公岛-基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船登岛,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感悟家国情怀,探索新元古代变质岩与炮台崖壁海岸地质,让历史厚重与地质奇妙交汇。
经过14天的威海地质实习,11D242班的同学们在七条核心路线中,踏遍了每一寸土地。我们用脚步丈量知识,攀陡坡寻典型露头,与岩层进行亲密对话,蹲地辨矿物属性,探索地质奥秘,深夜研讨报告,认真诠释“浪漫”。
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这份热忱,以脚步为笔,以专业为墨,在地质领域续写与地球对话的浪漫篇章,11D242班的探索之路,步履不停,未来可期!